筑在市场建设当中不再盲目互动,而是实现了一种互相促进的良性发展。
在开发性金融实践中,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这种认识,是多年来我们跟各地政府的金融合作中不断加深的。只要认清二者之间关系,我们当前搞市场建设,以市场建设缓解社会瓶颈,就有了理论基础,在实践上就能站住脚跟。10多年来,开行市场建设的方法之所以非常有效,就是因为我们立足于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稳固基础,能够借助开发性金融合作聚集起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在以市场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产生出社会建设的外部效应。
市场建设折射社会变革内容。从科学发展观来看,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之所以形成瓶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没有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因而未能把社会的各种能力、各种积极因素充分聚合到市场发展中去,并通过市场建设和制度创新推动社会发展。我们在这里强调的社会瓶颈,是相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筑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来讲的,主要是指随经济发展而在诸多领域出现的困难、问题和矛盾。当前,社会瓶颈主要表现为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公共服务缺失、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在社会瓶颈领域,过去相当一些人认为,国家没有钱就可以不搞、也不去探索市场化的方法。这是一种消极被动的社会发展观念,而以市场建设推动社会建设是积极主动的社会发展观念,实践证明是推动社会发展、缓解社会瓶颈的有效手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提出来的,既具有战略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有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来贯彻落实。开发性金融的本质决定了我们进行市场建设必然要涉足社会瓶颈领域,必然要与社会发展发生密切关系。实践业已证明,通过开发性金融的方法,以融资推动市场建设,是缓解社会瓶颈的一个有效途径。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应当立足开行市场建设优势,积极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义无反顾地担负起社会建设的重任,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
上一页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