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演讲者往往人为地割裂了演讲稿与演讲的有机联系。要么把心思全放在演讲上,只考虑着上台后如何去“演”去“讲”,对演讲稿为演讲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即使有充分的时间也不愿去撰写演讲稿,或者写了也当成可有可无的“道具”,显示出心态上的浮躁;要么倾尽全力在“写”上下功夫,成语、典故、格言连篇累牍,忽略了从演讲稿到演讲之间语体上的有机转换,失去口头语言应有的通俗、朴素、简短、流畅等特点,失去了演讲的可听性,上台后唯稿是从,不敢越雷池一步,结果把演讲变成“作文朗读”或“作文背诵”。我们认为,作为初学演讲者,不但应认真撰写演讲稿,还应充分把握演讲稿的写作要求,努力达到演讲稿为演讲服务的目的。
四、口头语言与态势语言的关系。我们习惯上把演讲中的语言分为口头语言和态势语言两种。仪表、风度、表情、手势这样一些非口头语言因素被统称为态势语言。勿庸讳言,和谐、自然的态势语言是演讲成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古今中外很多着名的演讲家都十分重视态势语言的作用,陶行知先生说:“演讲如能使聋子看得懂,则演讲之技精矣!”但演讲作为人类重要的交际活动,首先是一种口语行为,不同于电影、电视、戏剧等表演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