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调有四个要素:停顿、重音、抑扬、快慢。
1、 停顿
停顿即说话时声音的间歇。它是语调的组织要素,是有声语言表情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的口语修辞手段。它在口语中有调节气息、显示语气、突出重点等作用。合理的停顿,可使话语表意显豁、增加语言的节奏感。演讲稿开场白同时,它还能给听众留出思索、消化、回味的时间,以便更好地理解语意。若不善于停顿,就会使说话感到紧张吃力,喘不过气来,别人听起来也含混费解,甚至产生误解。停顿一般分为语法停顿和强调停顿。
语法停顿
反映词语间的语法关系、显示结构的停顿,叫语法停顿。一般可分为三种情况。
A、按标点符号停顿
标点符号是书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口语中则需要用停顿来表示。停顿的时间一般为:
。?!〉;:〉,〉、
省略号和破折号停顿的时间酌情而定。(一般用竖线表示停顿,竖线较多,停顿时间较长。)
[示例]
国民党反动派把方志敏同志从上饶押解到南昌,‖押着他游街,‖妄想借此打击中国共产党在江西人民中的威信;‖演讲稿开场白方志敏同志一路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反动派又在公园里搭了台,‖把他示众;‖方志敏同志在台上大声演讲,‖说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反动派把他关入监牢,‖用金钱、︱地位来引诱他,︱劝他投降,‖得到的却是蔑视的唾沫。‖‖反动派技穷了,‖只好判他死刑。
(唐 弢《同志的信任》)
B、按词组停顿
按词组停顿,是反映在没有标点符号地地方,按照词语间语关系所作用的停顿。一般主谓之间、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等,都可以停顿。
[示例]
a、始终微笑的 | 和蔼的 | 刘和珍君 | | 确实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 | 为证。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b、在一些平凡的小事上往往能够看出 ||一个伟大人物的优良的|本质。
(李庄《任弼时同志二三事》)
c、这是||方志敏同志|在狱中|用米汤|写给鲁迅先生的一封信。
词组停顿相对来说,比标点停顿的时间稍短些,有时甚至是极短暂的。
C、结构停顿
结构停顿是根据文章的层次,段落所作的停顿。演讲稿开场白这种停顿是内容的需要,听众可以在停顿时空中理解、消化作品。停顿时间的长短,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在一般情况下,停顿时间的长短是:段落>层次>句子。
强调停顿
为了强调某一事物或突出某种特殊情感所作的停顿,叫强调停顿。表达特别强烈感情的强调停顿,又叫感情停顿。
强调停顿不受语法停顿的限制,往往是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来决定停顿的地方和停顿的时间。
强调停顿受内容感情的支配,它是建立在充分的内涵和饱满的真情实感基础上的停顿。要求声停情不断,声断意相连。达到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示例]
a、他急忙地赶印,到早晨五点钟,突然︱听见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罗广斌《挺进报》)
b、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
c、母亲啊,你的女儿回来了,
她是水,钢刀砍不伤!
——
孩子啊,你的妈妈回来了,
她是光,黑暗难遮!
——
去拥抱她吧,
她是‖大地的女儿,
……
(雷抒雁《小草在歌唱》)
例a中的停顿,强调了情况的紧急变化,这样可以造成悬念,烘托紧张的气氛。例b中两处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