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慕名而来 一般群众对各类名人都怀有一种敬仰、钦慕之心。因此,当著名政治家、科学家、演讲家、体育明星、影视明星等发表演讲时,往往有大批听众慕名前往。此类听众大多是为了一睹名人风采,他们一般不太计较演讲水平的高低。同时,潜在的崇拜,往往使名人们的演讲在听众中激起异乎寻常的热烈反响。
(2)求知而来 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听众会自觉选择那些能满足自己求知欲的演讲。学术讲座、技术辅导、国外见闻等演讲能够吸引大批听众的原因正是因为这些演讲满足了听众的求知欲望。此类演讲只要内容充实,条理清晰,听众一般不会过于挑剔演讲技巧。
(3)存疑而来 听众对自己渴望了解的演讲话题总是抱着极大的兴趣。例如,调整工资、保健问答、产品介绍等演讲,如果关系到听众的切身利益,听众会十分主动地参与到演讲交流过程中来。此类听众只要求演讲者把演讲内容交代清楚,他们对演讲者的身份、地位和演讲水平不会有苛刻的要求。
(4)捧场而来 在某些演讲、特别是命题演讲比赛中,往往有一些演讲者的同学、同事和亲属前来助威和捧场。这类听众的人数虽少,但在渲染演讲会场气氛、调动其他听众情绪方面却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演讲比赛和体育比赛一样,东道主往往因“地利人和”而占据优势地位,其主要原因是拥有自己的捧场者。
(5)娱乐而来 青年人喜欢演讲比赛,是因为演讲场上充满了激烈的竞争和热烈的气氛,具有一定的娱乐性。仅仅“看热闹”这一条理由就已经能够吸引许多热心的听众。不过,在为娱乐而来的听众的潜意识中,还有一些听众隐藏着他们对高水平演讲者的崇拜和学习演讲的欲望,这是一批优秀的听众。
(6)不得不来 工作报告、经验交流、各种庆典的会场上,有相当一部分听众是由于纪律约束或出于礼貌而不得不来的。这类听众对演讲内容不甚关心,演讲过程中心不在焉,态度冷漠。要征服这类听众,演讲者必须具有高超的演讲技巧。
听众对演讲内容了解程度
以上仅仅分析了听众参加演讲会的目的。在演讲实践中,演讲者还可以从其他角度了解听众的成分构成并采取不同的演讲方案。如人数多寡、男女比例、职业差别、文化水平的高低等,都会影响到演讲方案的制订。下面列出从哪些方面着手去了解听众,以便更有利于设计能够与听众产生共鸣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1.身份地位;
2.年龄大小;
3.男女比例;
4.文化背景;
5.文化水平;
6.经济收入;
7.听讲目的;
8.了解程度;
关于身份地位,比如说针对政府官员演讲,那么演讲风格就要力求稳重,切勿太过张扬;如果是针对企业界的人演讲,那么演讲风格就可以激情一些。再比如说针对搞技术的演讲,就要求严谨;如果是针对搞市场的人演讲,就可以夸张一些,张扬一些。
关于年龄大小,如果是针对年龄大的人演讲,语速要尽量慢一些;如果是针对年轻人演讲,语速就可以稍微快一些。关于男女比例,比如说如果会场上女士很多,那么就要准备一些与女士相关的案例或故事,这样就不会让她们觉得被忽视。关于文化背景,比如有些民族的人是不吃肉或不吃鱼的,有些地方的人是忌讳别人说某些话的。那么在演讲的时候就要避免谈这些,等等。关于文化水平,针对文化水平低的听众,语言尽量通俗一点;针对文化水平高的听众,要讲得概括一些。关于经济收入,如果针对下岗职工讲你在什么地方消费特别显档次,那么他们就会很反感。关于程度,如果大家对我讲的东西一点都不了解,那么就从头、从概念部分讲起;如果大家对我讲的东西已经了解很多,那么我就跳过概念、跳过基础部分直接从深一层次的部分开始讲起……
之所以要研究听众这么多信息,就是为了确保演讲更有针对性,更能够抓住听众。在这里大家可能会有一个疑问,演讲是应该讲我们该讲的,还是应该讲听众爱听的?我也通常在各种演讲培训班问学员朋友这个问题。不妨大家也可以闭着眼睛想一想。我认为应该讲我们该讲的,但是用听众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讲,这样就达到完美统一。
有一年,某市举行庆祝“六一儿童节”大会,参加会议的有幼儿园小朋友、小学生、家长、教师和干部。庆祝大会按照一般会议程序:领导致词、宣读表彰决定、颁奖、优秀教师和家长代表发言……整个会议只保持了不到半个小时的安静,小朋友们开始有的哭闹,有的满场跑动,会场一片混乱。市委领导大喊“安静”也无济于事。此时,轮到一个市长助理讲话。这位市长助理当即放弃了他准备好的讲话稿,带着小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