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这些要求都非常具体,加上党内监督的十项制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监督体系,使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权力运行透明化、公开化、程序化、法制化,使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关口前移,有效预防腐败。
六要领会对反腐败国际合作提出的要求。《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建立执法合作、司法协助、人员遣返、涉案资金追还等方面的反腐败国际合作机制。这些方面工作的进程加快,将有利于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加强国际反腐败合作和利用国际反腐败资源推动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这方面不仅是中央的事,对各级党委和纪委来讲,有了这样的环境,对腐败分子就是一种震慑,使腐败分子无藏身之地,同时,对办案环境就是一种优化,有利于推动反腐败斗争的深入。
三、正确处理七大关系,积极推进惩防体系建设
加大预防腐败力度,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在实践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七个关系:
第一,要正确处理加强教育与严格管理的关系。加强教育,是一项很重要的预防腐败的措施。要通过教育,使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这是我们开展反腐倡廉的基础性工作。但是,开展教育一定要同严格管理、严格执纪结合起来。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管理,坚决克服纪律松驰、软弱涣散的现象。要针对一个时期领导干部在党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制定纪律规范,明确是非界限、政策界限,凡是违反的,都要严肃处理。
第二,要正确处理廉政建设与勤政建设的关系。廉政和勤政,都是对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基本要求。现在我们重视抓廉政建设,是正确和必要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提高有效预防腐败的能力还必须重视勤政问题。大量事实表明,腐败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有些现象表面上看是勤政方面的问题,但背后往往隐藏着腐败问题。因此,要辩证地看待和处理廉政与勤政的关系,在抓好廉政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勤政建设。既要推行政务、厂务、党务公开,增加权力运行的透明度,也要围绕管理环节、经济效益、工作质量等问题,开展行政效能监察,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促进预防腐败工作。
第三,要正确处理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与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关系。提高有效预防腐败的能力,关键是要发挥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建设,在全党深入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但是,如果没有一个讲廉洁、崇诚信、守纪律的良好社会环境,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就会失去社会基础,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就不能巩固,优良的党风政风就不能持久。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再次重申,要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必须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进一步拓宽反腐倡廉教育的社会覆盖面,积极倡导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相承接,与时代精神相统一的廉政文化。
第四,要正确处理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法规的关系。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是党的意志和人民意志的体现,对于约束党员干部和公务员的从政行为,使公职人员做到廉洁奉公都具有重要意义。党员领导干部既要受党的纪律的约束,又要受国家法律的约束。相对于国家法律来说,党内规定具有及时、灵活、针对性强的优势,能够抓住一个时期领导干部的不廉洁现象,及时明确规范,提出要求,防止以权谋私。这几年,我们注意发挥这个优势,制定了一系列领导干部从政道德规范,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同时,我们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认真总结执纪执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一步加强廉政立法工作,适时将那些经过实践检验比较成熟的条规,通过立法程序转化为法律法规。
第五,要正确处理查办案件与健全制度的关系。深化改革,创新制度,是加大预防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