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方式,督促流动党员学习。西部工委针对管辖的队伍来自不同单位、作业现场分散于方圆数千平方公里的实际,采取集中培训骨干、工委机关干部蹲点、党员领导干部包片等形式,落实学习效果。油建公司等单位建立“流动党员学习记录卡”,及时加强协调,落实学习内容。
应用网络载体,抓好出国党员的学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达,网络传输速度快的优势,认真抓好出国党员的学习。地调处党委及时成立了埃塞俄比亚队党支部、美国人临时党小组,把学习资料和要求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及时准确地传递到每一个党员,落实学习任务。
活化学习方式,妥善处理工学矛盾。油田连续作业岗位多,倒班党员多,生产、工作任务重,而集中学习教育的任务也十分繁重,时间要求又非常紧,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完必读篇目,工学矛盾十分突出。各级党组织因类施教、灵活多样,采取提前上班、推迟下班、班前分钟,工余时间穿插学,星期天、节假日、晚上,抢时间、挤时间学等方法,强化学习,在全局涌现出了井场学、车上学、旅途学、家中学、病房学的感人场面,不仅保证了集中学习个学时、篇必读篇目、个专题辅导任务的落实,同时也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到了“两不误、两促进”。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深化学习效果。精蜡厂、房产处、双河社区、教育中心、南石医院等单位党委,紧密结合广大党员的思想实际,组织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和“佩戴党徽”活动;五一社区举办革命传统题材电影周活动;机械制造公司开展“一学三带”帮促活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公安局、通信公司、工程院、消防支队、二机集团、南阳社区、涧河社区等单位,组织党员到邓州市编外“雷锋团”、油区附近烈士纪念馆参观,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研究院开展“忆传统,讲奉献”主题教育活动,邀请参加过石油会战的老专家、老石油讲油田艰苦奋斗史,作今昔对比,谈人生,谈志向,使广大党员受到了深刻的石油光荣史教育。
二是突出难点,深入抓好非在职职工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油田现有名非在职职工党员,占党员总数的%。按照中央关于先进性教育必须覆盖到每个党员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抓好非在职职工党员的教育。针对非在职职工党员居住分散、流动性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各社区采取党委包干、党支部包片、支委成员包点的办法,摸清非在职职工党员住址、联系方式、参加组织生活情况,登记造册,建立基本情况数据库。制定了非在职职工党员先进性教育专题实施方案,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标准不降,又切实可行。特别是对特殊类型的非在职职工党员,采取多种教育方式,确保学习教育全覆盖。对常年有病或行动不便的老党员,坚持送书到家、送学到家、帮扶到家。指派所在支部支委、青年志愿者、理论骨干宣讲团成员,及时上门服务,帮助学习。对文盲和盲人“两盲”党员,由支部指派党员、青年志愿者与其结对子,帮助他们读原文、写心得。对公益性岗位上的倒班党员,采取一对一帮扶的方式,由所在支部负责八小时外辅导学习。双河社区充分发挥“五老”,即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老教师、老战士的传帮带作用,引导、启发、带动非在职职工党员共同学习。通过采取各项措施,使油田非在职职工党员先进性教育参加率达到了%。广大非在职职工党员思想认识有了新的提高,纪律意识、大局观念明显增强,很多非在职职工党员成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宣传员、示范员、传播员和维护社区稳定的调解员。
⒊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分类指导,推进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化落实
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认真落实“四个双重”的要求,切实发挥表率示范作用。局、厂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第一责任,带头学习好、带头组织好、带头引导好、带头督导好、带头落实好、带头兼顾好;分管领导落实直接责任,坚持不懈抓认识、突出重点抓学习、严格要求抓督查、联系实际抓结合、解决问题抓成效、积累经验抓创新;基层党支部书记履行具体职责,坚持真学、真做、真查、真改、真树、真建,把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体系和整体合力。在学习教育阶段,局、厂两级领导班子中心组集中学习均在学时以上。局领导班子成员每人确定个联系点,带一个基层支部。厂(处)领导班子成员也分别确定了自己的联系点,参加联系单位的活动,影响和推动了学习教育规范、有序进行。
为指导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