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开展集中整治交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对严重影响交通安全的违法行为给予坚决打击,对酒后驾车、超速、超载、无证驾驶等违法行为从严处罚,决不手软。三是强化内部监督,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徇私枉法的人员,要追究相应责任,提升交警执法形象。
二、文明执法是提升交警良好形象最根本的出发点
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行政机关的服务职能愈来愈突出。管理就是服务、执法也是服务的理念也愈来愈被众多的执法者接受。可见,强化服务意识,坚持文明执法,是当前人民群众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迫切需要。路面执勤民警要在交通管理中实施人性化执法,就必须坚持以文明执法为主,要坚决克服和摒弃个别民警身上表现出的“冷、横、硬、推”的粗暴执法行为和以管人者自居、一味严管重罚、忽视文明纠违、文明用语的特权思想。作为人民交警,在路面执勤中应时时刻刻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做到警容严整、语言文明、举止端庄、执法规范,要站在与群众平等的地位执法,以礼待人、以理服人。只有这样,才能使交通违法者以平和的心态去接受处罚,最大限度地保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
在执勤执法时,交通民警要放下架子,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将自己融入到群众之中,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只要我们真正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放在首位,实行人性化管理,紧紧围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就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增加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信赖,增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从而使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反之,如果基层民警个人素质不高,业务能力不强,做群众工作不讲究方法,没有艺术,只能使公安工作遇到障碍,执法为民更无从谈起。
目前,在交通管理工作中,一些现象和问题经常困扰着我们,尤其是在严格管理和文明管理的关系问题上,忽左忽右,把握不准。强调文明管理,就忽略了严格依法管理,执法宽了,秩序混乱,被众人责难;强调严格管理,又忽略了文明管理,致使管理与被管理的矛盾突出,遭到非议。
树立良好的勤务形象。要不断规范勤务文明用语,要求民警在执勤、窗口服务时要达到“纠正违章,受理救助,先敬一个礼,多说十句话,赢得百分满意”,一线勤务民警在执勤执法中要做到不使用粗鲁、野蛮、带有污辱人格性的语言,允许对方辩解,告之对方有投诉的权利等。
总之,路面执勤民警要进一步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推进人性化执法的进一步实施,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和谐的人际关系,促使交通管理工作始终体现出执法为民、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人民满意的交通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明执法”也是一种生产力,它是构建和谐交通的重要内容。和谐执法,有助于保护遵纪守法者利益,可有效抑制交通违法行为,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发生,从而促进交通运输业和地方经济高速发展。
目前,我国正处在于社会转型期,交通运输业大发展机遇期,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矛盾凸现,特别是车主、驾驶人经济意识增强,安全观念淡薄,给交警执法带来新的挑战。这就需要一线民警必须强化业务技能,增强法律责任,要求民警在严格依法的前提下,提高文明执法的业务能力与执法人性化,也就是不应疏忽相对人权利的保护。
在群众眼里,文明执法是知民情、解民意的贴心人。在构建和谐交通中,一线民警如何做群众的贴心人,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解决好对管理相对人——驾驶人的感情问题。对服务对象有了感情,才能深入关心他,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二是文明执法更需要执法民警有一个为民的执法能力,也就是合法、合理、合情完美体现,这是文明执法的核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