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生明,廉生威”,执法者如果不是站在公正的立场上,从人民群众利益着眼,而是从个人和小集体的利益出发,就会出现不和谐的执法环境,甚至出现贪赃枉法,不仅有损于交警队伍利益,而且有损于法律尊严。要想创造和谐的执法环境,执法者的素质要做到和谐。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干警整体素质。执法素质是干警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个民警的执法观念、意识、心态和知识、技能、能力在执法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包括文化素质,极端责任感,法律条文的运用,执法心理等诸多方面,构建和谐执法环境,做到执法公正,关键是要加强队伍建设。要规范民警的执法行为,严格按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办事。增强法制观念,要以公平正义为执法准绳,增强群众观念,以人民群众为立警之基,正确处理“情与法”、“权与法”,“钱与法”的关系。做到执法活动公正、严格、文明、高效。
七、灵活执法是密切警民关系最根本的基本点
掌握原则,讲究技巧。原则是前进方向,而技巧则是前进的动力,只有讲究技巧、方法才能坚定、稳健地前进。交通民警执法工作也是同一个原理。执法民警在执法时所遇到的违法人员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干部也有群众,有交通法制观念强者,也有交通法制观念淡薄者,因此在针对不同管理对象时要立场坚定,特别在执法办案过程中,更应该慎言慎行,切实掌握好自己言行的尺度和时限,真正做到因地、因时、因人制宜,不失时机地把握执法言行的分寸。并且要摸准违法当事人的性格,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对法制观念薄弱的违法行为当事人,我们民警不能针锋相对、恶语相加,要采取以柔克刚的方式软化其人,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自觉配合接受处罚。道路交通违法是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的重要原因,但不等于所有交通违法都会造成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因此,我们在上路执勤查处交通违法时要做到:一是要依法办事,绝不能因经费保障不到位存有功利思想,更不能擅自扩大处罚范围和处罚额度;二是对违法者要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对于家庭困难或有天灾人祸等原因违法对象,要从轻发落教育放行;三是把握好顶格处罚和从轻处罚的尺度,对于严重违法且不思悔改阻碍执法,暴力抗法的对象要顶格处罚,决不姑息;对于违法轻微,认识态度好,改正积极的要从轻处罚,但不能擅自超越法律规定的最低处罚限度。纠违执罚与涉及国计民生运输的关系。涉及到取暖运煤,农民运粮、运果、运菜、运农药等,要认真研究工作方法,将“刚性”的法律法规,用“人性”的手段来管理执行,既要坚持严格管理,又要维持运输秩序,提供方便条件,建立绿色通道,瓜果运输车辆行驶中遇有困难时,可以就近向公路巡逻民警求助,执勤民警必须提供道路引导、车辆修理等各个方面的帮助和服务。
法律知识多学点。执法中说话和气点。执法程序心细点,为民办事主动点,法言法语多用点,接待群众热情点,调处纠纷冷静点,对挑剔对象宽容点,上下关系理解点,处理违法灵活点。
构建和谐社会是任重而道远,公安机关一定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与时俱进,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扎实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最大的贡献。暴力执法、野蛮执法、无理执法、滥用联合执法等等,都与和谐社会格格不入。让和谐执法成为行政执法的主流 执法的最佳状态是和谐:执法者与执法对象的和谐,执法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和谐,执法权力与执法责任的和谐,合法与合理的和谐,实体与程序的和谐,管理与服务的和谐。经济利益驱动、部门利益膨胀、法律意识淡薄、执法能力差等等,都可能打破执法的和谐状态,诱发种种执法综合征。古语云:“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构建和谐社会,行政执法也要注入新思维,让和谐执法成为行政执法的主流。
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