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黄平校,南京:译林出版社。
彼得·伯格、[德]托马斯·卢克曼,《现实的社会建构》,转引[法]菲利普·柯尔库夫,2000,《新社会学》,钱翰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迪尔凯姆,1995,《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耿玉明译。北京:商务印书。
——1996,《自杀论》,冯韵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菲利普·柯尔库夫,2000,《新社会学》,钱翰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卡尔·波普,1996,《通过知识获得解放》,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转引吴小英《社会学危机的涵义》,《社会学研究》,1999年第1期。
雷蒙·阿隆,2000,《社会学主要思潮》,葛志强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刘少杰,2002,《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马克斯·韦伯:1999《经济与社会》,上卷,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社会科学方法导论》,杨富斌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帕特里·克贝尔特,2005,《二十世纪的社会理论》,瞿铁鹏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皮埃尔·布迪厄:2003,《实践感》,蒋梓骅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皮埃尔·布迪厄、华康德著,2004,《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李猛、李康译邓正来校,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舒茨,1953,《人类行动的共同意义和科学解释》,转引[法]菲利普·柯尔库夫,2000,《新社会学》,钱翰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斯宾塞,《自转》,转引[美]刘易斯·a.科瑟,1990,《社会学思想名家》,石人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吴小英,1999,《社会学危机的涵义》,《社会学研究》第1期。
c.赖特·米尔斯著,2005,《社会学的想象力》,陈强、张永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d.p.约翰逊,1988,《社会学理论》,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p.布尔迪约(布迪厄)、j.-c.帕斯隆著,2004,《再生产——一种教育系统理论的要点》,刑克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giddens,anthony.1977.“positivismanditscritcs”.instudiesinsocialandpoliticaltheory.
newyork,basicbooks.转引皮埃尔·布迪厄、华康德著,2004,《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李猛、李康译邓正来校,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friedrichs.1970.asociologyofsociology,newyork,freeprees
gouldner,alvinw.,1970,thecomingcrisisofwesternsociology,newyork:basicbooks,inc.
pierrebourdieu,1990.translatedbymatthewadamson,“letureonthele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