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严峻形势,来自于某些基础性工作的不扎实。数据是反映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发展状况的最好说明,是工作的基础,数据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发展。如果心中无数据、不懂数据,就不能很好的指导和开展工作。近年来,有些乡镇和企业数据的基础性工作有很大欠缺。一是数据的真实性不够。何谓真实性,就是数据要准确可靠,不重不漏,做到既不多报也不少报。这两个方面,在我们的部门和乡镇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有的还十分严重。例如,对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方面,往往只考虑企业厂房、机器设备等实物性投入,没有将土地评估投入等统计在内。按照目前的土地评估价,我市工业用地的价格在每亩数十万元,全市加起来就是一笔相当大的投入。其他县市的固定资产投入和总投入,都包括土地评估投入,这方面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应该报的决不能漏掉。二是数据的逻辑性不强。数据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可以进行科学的推理和评估,如果背离了应有的逻辑性,必然会产生矛盾,甚至给人留下笑柄。去年我市民营经济上报到南通的数字,1-11月份才30多亿,到12月份一下子突击报了30多亿,结果不仅没有算上实绩,反而抬高了自己今年的基数。我们有的乡镇稀里糊涂,喜欢左等右看,工作不从源头上抓起,上报的12月当月数比全年1-11月总数还要多,发生这种显而易见的常识性错误,就是因为缺少必要的分析,不懂数据,说得严重点,就是一种工作失职。我再举个例子,销售收入占应税销售的比例有一个基本的数值区间,有些乡镇和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应税销售,经不起推敲和评估,纯粹玩数字游戏,还自以为高明得很,一些乡镇报出来的数字,连最基本的数据关系都弄不清楚,应税销售甚至高出了统计销售。三是数据的合法性不足。数据要有合法性,关键是基础性工作要扎实。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统计监审中,我市一些乡镇、企业的统计工作暴露出不少问题,突出体现为企业缺少必要的统计台帐,基础性工作欠帐较多。这方面工作如果不从现在抓起,不从源头抓起,势必会对乡镇、部门和企业今后的发展带来影响,也不利于维护全市来之不宜的良好发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