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4、加强对企业的财务约束和监督,防止继续侵蚀国有资产的现象发生。建立和国际接轨的审慎会计制度,强化和完善对国有企业派驻监事会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的发生。
5、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引导企业按照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开拓市场,提高效益,摆脱困境,从而最终提高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
6.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加快和完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规范的企业破产淘汰机制、失业救济机制等社会保障机制,使政府在企业、银行改革中无后顾之忧,直接按市场经济的规则行事,从而保证商业银行的各项信贷政策和信贷原则切实得以贯彻,减少不良贷款产生的机会。
(二)抓紧国有商业银行的全面改革,提高其化解不良贷款的能力
银行是不良贷款直接的产生和承载者,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全面改革,完全有可能提高其“免疫能力”,从而制止不良贷款的继续产生。
1、深化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使其转变为真正自主经营的商业银行。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银行制度,是防范信用风险的最根本的举措。现代公司制银行的本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法人财产权和公司机关权力构造即法人治理结构。健全我国商业银行法人制度,建立现代金融企业
制度。首先要求商业银行有明确的法人产权,即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实行政企分开、两权分离,确立商业银行独立的法人地位;政府和监督机构不得直接支配银行法人财产,确保商业银行能够独立自主经营。当前,要加强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化解不良贷款及财务包袱,建立审慎的会计制度,逐渐实行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待条件成熟时,推荐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实行股份制,建立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根行,允许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参股,变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股份有限责任商业银行,以便建立多元性权力机关的现代公司运行机制,使决策权力、管理权力、监督权力分开。与此相适应,搭建科学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配合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从而实现微观经营机制脱胎换骨的全面转换,并借此提高资本充足率,乘势加强外部监督。真正把国有商业银行办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求平衡、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现代金融企业。
2、解决财务困难问题,形成国有商业银行自身化解不良贷款的良性循环机制。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过高,与其财务状况困难,不能自我消化不良贷款高度相关。对国有商业银行最现实最根本的改革,就是解决财务困难的问题,使其具有自我消化不良贷款的能力。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去年虽然帐面都有利润,但如果剔除掉表内应收息垫付和表内应付息少提的因素,四家银行仍然亏损。
(1)建议取消银行表内应收息科目,将应收未收利息列入表外核算。取消把银行应收而未收到的利息当作实现收入记入银行帐的作法,从根本上剔除银行虚盈实亏的因素,促使银行财务问题浮出水面,及早解决。目前缩短由表内应收进人表外未收科目时间的作法,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应收问题,还将拖延财务问题的解决时间,增加亏损和最终解决问题的难度。
(2) 确立在发展中解决国有银行财务困难的指导思想。要鼓励国有银行创新,增强其竞争能力。在我国入世后的过渡期内,国家尤其要注重有意识地扶持国有大银行。特别在利率政策上,在入世后5年过渡场内,保持住一个相对足够的利差空间,延缓利差收窄的速度,使得国有很行保持较大盈利空间,更多地消化资产和财务包袱。
(3) 减轻国有商业银行的税赋负担是解决国有银行财务困难的充要条件。要改变目前对国有商业银行竭泽而渔的税收方式,将营业税xxxx下调至xxxx仍然太高,应当在今年内就减至xxxx,而不是3年后才减到xxxx。并且应在减至xxxx的基础上,一年下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