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实施富县强区、兴市裕民战略上来,乘势而进,迎难而上,努力推动我市县域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二、开创县域经济发展新局面,必须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探索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
根据全省丘陵地区经济发展现场会议和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议精神,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认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坚持以农产品加工和机制创新推进农业产业化,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村工业化,以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推进城镇化,努力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势头良好、后劲充足的丘陵地区经济强县,促使农民增收脱贫,政府实力增强,实现富民强县兴市裕民的目标。
(一)下决心抓好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
丘区发展的差距在工业,潜力和希望也在工业。特别是在免征农业税之后,工业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发展县域工业,一定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培育特色。从实际情况看,丘区最大的优势是农产品资源丰富,最大的潜力在农产品加工业。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程度都在90%以上,二次加工深度在80%左右;我国不到40%,二次加工深度只有20%左右,而我市则更低,差距更大。因此,我们要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工业强县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一是依托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已经有一些优势品牌,如富达竹业、蓬安的巨农、齐祥等。找准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着力打造一大批有地方特色、有市场竞争力的名牌加工企业和产品,做强做大优势特色产业,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阆中的鸿宇食品、顺庆的绿宝菌业、高坪的富达竹业等,就是依托特色产业发展龙头企业的成功例子。要重点在畜牧业、蚕桑、水果、粮油、竹业、中药材等产业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各县(市)区要认真分析比较优势,选准特色产业,大力开发并培育相应的龙头企业,使之上规模、上水平。二是依托骨干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集群。射洪县以沱牌酒业为龙头,发展玻瓶、热电、饲料加工等关联产业,形成了粮食加工产业集群。我们一定要围绕主导产业,扶持壮大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积极发展上下游配套产品和服务项目,开拓大市场,聚集小企业,发展大产业。三是依托工业集中区吸引和培育龙头企业。工业集中区是工业发展的载体,有利于生产要素的集聚和经济规模的扩大,降低企业发展成本。无论是沿海发达地区,还是省内丘陵地区,只要是经济发展快、综合实力强的县,无一例外都建起了规模较大的工业集中区。蓬安县今年下决心搞起工业集中区,首期推出500亩,几个月就引进4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今年的工业和农业产业化都有望实现新的突破。各县(市)区要尽快把工业集中区建起来,着力在土地征用、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体制上下功夫,采取企业扩张建园区、集中产业建园区、滚动开发建园区、以企招商建园区等多种办法,使工业集中区成为吸纳加工龙头企业的载体,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作为农业大市,具有传统粮猪型农业的典型特征,就是“两高一低”,粮食和肉类产量高,农民收入低。我认为,破解农民增收难题,必须“跳出农业抓农业”,坚定不移地走农业产业化路子,以工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为手段,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
一要大力培育市场带动主体。重点抓好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按照“扶持壮大一批、招商引进一批、能人创办一批”的办法,集中力量培育一批规模较大、带动力强、品牌较响的骨干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联结农户与龙头企业、农户与市场的中介桥梁和纽带。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进一步积极支持,加强引导,规范运作,促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二要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建好“第一车间”,是农产品加工能否增值、上规模的重要基础。农产品基地建设,要优化区域布局,坚持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专业化之路。经过2-3年的努力,建成一批标准化生产的大型种植基地和养殖园区,建成一批特色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建成一批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大型基地,每个县形成2-3个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产业带、产业群。
三要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我市探索了“先锋蚕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托牛场+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成功经营模式,农户与合作组织之间在利益上形成“合作关系”,使农民从加工、贮运、销售等环节获得了更多的后续效益。要进一步采取订单收购、优价让利,合作经营、共同赢利,产业托管、联产联利,股份合作、按股分红等多种办法,使农户与合作组织或企业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新型农村“法人经济”关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三)多渠道促进农民转移,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