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部分农民因失去土地使用权,而再次沦为农村打工者族或流民,农村贫富悬殊将进一步拉大,农村社会稳定的矛盾将突显出来。另一方面,由于农民拥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再需要向土地产权的所有者——农村集体,支付任何费用,村集体不愿和也无法管理,致使农村土地的过度垦殖和乱开发的现象十分普遍。这种势头如若任其蔓延,其结果比城市大面积圈占农村土地更为严重。因为,它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长期性。因此,国家应尽快着手建立农村土地使用税和土地增值税的纳税机制,为农村改革所刻不容缓。这样既有利于平衡农村土地使用权,强化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性,减少因无偿使用土地而引发的土地纠纷。又有利于因农村土地使用税的收取,而聚集大量资金再反馈给农村,用于农村土地的复垦,农村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农村贫困户的救助。增加农村发展资金同时,也增加对农村土地的保护意识,杜绝农村土地农民私自改变用途的现象。
其次,建立和健全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分配制度。改革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和二元经济发展结构,使农村经济步入国民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首先是改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财政分配体制。过去是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重积累轻消费,农业支持工业发展。现在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发展的时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是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国家应加大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农村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方面的投资比例。特别是应将农村大型农田水利建设、连村道路、电网和农村教育纳入国家财政预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国家要在巩固2004年“两减免三补贴”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农村融资环境,降低社会投资门槛。如允许私人进入乡村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中。建立农业保险体系,防范农业风险,应作为今年国家加大对农业投入的一个重要举措。其次,改革户籍制度和城乡有别的用工制度,进一步降低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门槛。逐步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和就业渠道,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其三,建立完善的乡镇体制改革方案和预警机制。首先,是要明确现行乡镇基层政权组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仍然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村稳定的重要保证这一重要观点。任何乡镇体制改革,必须是从巩固和稳定乡镇基层政权组织上为着眼点。其次,对乡镇政权这一级组织乡镇体制改革应从强化乡镇政府效能,提高乡镇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出发,将乡镇职能管理、干部产生机制、内部运作体系统一纳入乡镇机构改革方案一并考虑。强化宏观规划,弱化微观管理;强化部门依法行政,弱化政府行政命令;强化司法、民政服务,弱化税收财政职能。其三,实行上下联动,确实解决好精简人员的消化安置工作,撤并机构的职能延续机制,防止反弹,防止服务的真空。
上一页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