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平均为5xxxx,也就是说地方财政用68.xxxx的相对财力仅负担了5xxxx的相对财政支出责任。实行分税制以来,2001年地方财政的收入仅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7.xxxx,而中央财政收入却占到了整个财政收入的52.xxxx。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却一直维持在7xxxx左右。这说明,实行分税制后,地方财政是用4xxxx的相对财力支撑了7xxxx的相对财政支出责任。地方政府债务包袱越来越重,农业投入十分有限。截至2004年,江津市政府性负债达到11.2亿元,其中镇街负债3.86亿元、占34.xxxx,镇街平均负债1432.xxxx元,其中最高的达到580xxxx元。据农业部门反映,全市从2003年以来共推广省部级技术项目26项、江津市级传统技术项目7项,其中国家投入67xxxx元、重庆市投入25xxxx元、农民、业主自筹投入169xxxx元,而市级财政和镇街政府投入仅8xxxx元、占总体投入的2.4xxxx。 二是金融体制改革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减弱。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各大商业银行的网点大量收缩,面对“三农”服务的金融机构越来越少,实际投入农业资金减少,基层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同时,由于邮政储蓄改革不但没有形成农村资金的“蓄水池”,反而成为转移农村资金的“抽水机”,对原本短缺的农村资金状况起到了雪上加霜的作用。2001年至2004年,江津邮政储蓄年末存款余额依次为8.11亿元、10.26亿元、12.29亿元、15.27亿元,分别是同期农贷余额的1.98倍、1.73倍、1.67倍、2.3倍。 (四)对深化改革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力度不够。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从土地包产到户至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确立,农村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但从1985年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逐步由农村倾向城市,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国家在大力发展工业以及为工业服务的交通、建筑、采矿等行业的同时,农村改革基本处于徘徊状态。尔后,随着乡镇企业的萎缩,农村集体经济的削弱,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各种矛盾凸现。据统计,1999年至2004年,江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xxxx,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仅为6.xxxx。199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8xxxx,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35xxxx;到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53xxxx,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3xxxx,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以年均12.xxxx的速度扩大。我国农村经济已到了非“反哺”不行的时候。 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相对集中,为加速农业内部的分工分业提供了保证,为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支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业人口向城镇集中创造了条件,但由于农业产业化在实践中是一种相当丰富的现象,至今在理论上对其内涵尚无一个清晰的界定,国家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方面还没有明确的法律定位。为此,各地在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上存在很大差异。许多地方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没有把发展农业产业化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对待,忽视了对多种所有制、多种经营形式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缺乏对以农民为主体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和完善。从而,导致了前面所述的相当部分龙头企业和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实力差,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 四、以人为本,提高人的素质是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和有效转移的根本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减少农民,减少农民的核心问题是提高人的素质。大力实施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千方百计提高广大农民的自身素质,变人员包袱为人力资本,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所在。然而,面对当前的形势和问题,如何才能达到这一要求,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他们的智能、体能、技能“三能”方面做好三篇大文章。 所谓智能,就是要在教育方面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当前,我们实际上面对农村、农民的教育主要应抓好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两大块。 在义务教育方面。应该认真总结分析我国几十年来的成功得失,深入调查当前各地农村在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方面做出的极大努力,广大农民和基层政府因此而背负的沉重债务,以及农民子女上学难、上学贵和他们与城市子女在人生起点上的不公平乃至后来的发展差异。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态。”(《资本论》第1卷649页);恩格斯讲,社会主义“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的富足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自由的发展和运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237页)。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历来是我党的方针政策,但在具体的改革路径上,把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