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节日演讲稿爱国纪念日演讲稿工作学习演讲稿和谐社会演讲稿青春励志演讲稿训练锻炼演讲稿致辞主持演讲稿指导
您现在的位置: 演讲稿范文大全 >> 工作学习演讲稿 >> 领导演讲稿 >> 正文

○  寻求新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科教文卫  ○

化的课程设置就应该从这几方面入手。首先,要考虑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及时调整学科的内容,体现和反映先进的教育内容和新的理念与教学方法。其次,要考虑专业课的学科体系和专业与教育类课程的比重,把普通文化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学科课程、教育技能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有机结合,适当扩大教育学课程门类的比重,重点是加强教育实践环节。再次,要考虑教师自身的实际特点。不同层次的教师在不同的职业阶段有不同的实际需要,为此课程设置就不能简单划一,要体现和重视不同级别和职称的教师不同的需求,应避免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相互脱节,根据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和不同发展阶段确定各类课程的内容、结构、比例等,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实效课程,解决一些各阶段各种不同需要的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5. 完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制度
   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和建设虽制约于多种因素,但是根本是制度建设。建立教师职业专业化的保证制度是教师专业化的关键,是保证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环节。没有与之相配套的制度建设,教师专业化是不能实现的。一般而言,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管理所涉及的基本制度应当包括职业的资格证制度、质量认证制度、奖惩制度及从业教师的基本管理制度等。
   严把教师从业门槛。霍姆斯报告《明天的教师》中指出:“师范教育要提高自身的专业地位,只能靠颁发反映了最高水平和最严格训练的名副其实的教师证书。”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能引导教师主动提高专业水平,保证教师专业地位,使教师培养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在美国,从事教师培养工作的专业人员都有明确的资格要求。由美国教育学院联合会质量认证理事会所拟订的教师的专业标准是三项要求。一是学历标准,二是学术水平,三是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了解程度和灵活把握教育技能的能力。我们国家对从事教育教学的人员,也有一个教师资格要求,即须取得国家认定的教师资格证书。但就目前来看,取得我们国家认定的教师资格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也是最低要求。我们都知道,教学实习和教学实践环节是提高教师实际工作能力的必要途径。我国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期只有一个月,最长不到两个月,致使许多师范毕业生从教以后根本就不知道教师是什么?如何做教师?即使学了教育学和心理学,也只是空洞的理论学习,如果不与实践结合起来,则没有多大实际作用。
   为此,完善教师教育的各种制度,首先应该重新审视界定教师资格条件,加重教学实践的比重和教育能力的考核,并且对教师的教学和教育定期进行考核,打破终身制。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于2005年4月8日,召开的中国首届教师资格制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指出,我国将实行教师资格定期认证制度。他说,从国际惯例和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考虑,应对教师资格的有效期做出规定,一定年限,如3年或5年之后,重新审核认定教师资格,将实行教师资格临时证书、有期限证书、终身证书的分类管理。这种思路符合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质量认证和奖励制度。对教师的工作认定奖励是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应该对教师进行不断的考核和评定,划分出不同的等级,按不同的角色职能、胜任工作能力等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并分别提出不同的教育或培训要求,给予不同的专业职称和不同级别的待遇。1994年由洛克菲勒基金会和卡内基公司资助而成立并运作的nctaf,《什么最重要:为美国未来而教》报告中提出了这样的一个思路,鼓励和奖励富有知识和技能的教师,并提出了具体而有效的措施。它对教师进行级别划分,并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奖励。分成三个级别:(1)教员(instructors),指初入社会的文理学院毕业生,没有或很少经过教育专业训练但愿意从教的人士。(2)专业教师(professional teachers),他们拥有硕士学位,不仅是学科专家,同时也是本学科的教学理论专家,他们是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主要力量。(3)终身专业教师(career professional teachers),凡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做出优异成绩,积累了丰富教学经验,在实际工作中证明是合格的专业教师并获得博士学位者,可以授予他们以最高级别的教师职称和证书。这些对我们的教师质量认证制度和管理制度的建立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再次,完善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的功能建设,确立规范、科学
   的教师资格认定程序,建立监控和申诉机制等,旨在建立科学的教师管理制度的保障措施,使之置于法律控制之下,确保教师的资格认可和管理的严谨、透明和合理,实现教师管理制度的科学化、公平化和公开化。
   参考文献: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相关文章
栏目导航
首页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6 演讲稿范文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