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全面部署,省里专门举办新农村建设培训班,进行了具体安排,市里结合实际,对新农村建设也提出了详细要求。对此,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全面把握,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扎扎实实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要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hjt总书记强调指出,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正是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解决“三农”问题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长期形成的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失调,导致城乡之间投资比重、基础设施建设、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社会事业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都存在着强烈反差,一些方面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这些问题如果不通过新农村建设认真加以解决,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就不会有持久动力,全面建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就会落空。中央作出的,我国目前已进入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作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是总揽全局、顺应发展规律的历史选择,是符合国情、利国强农的重要部署,也是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
从我县的情况看,我们是典型的农业大县。长期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都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县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要求部署,抓住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和扶持粮食主产区的重大历史机遇,从县情实际出发,提出并努力实践了发展“四大主导产业”、建设玉米工业城的工作思路,围绕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着力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粮食总产去年达到12.4亿斤,创历史最高记录;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实施粮牧“主辅换位”战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努力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全县农业和农村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近两年,我县粮食产量上来了,农民收入上来了,而且连创新高。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农业和农村发展还面临着不少问题,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主要表现在,农业基础薄弱,抗御旱涝灾害能力不强,农业总体上还是靠天吃饭;对“三农”投入不足,城乡投入比例还在3:1左右;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县域经济发展还不够快,县乡村公共财力较弱,村级债务较重,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欠账较多;农民人均纯收入还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省“十弱县”的帽子还没有摘掉。这些都是在我们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亟需解决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中央对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一科学判断,把握新的时代特征和时代要求,推进好、落实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各项政策,站在全面推进现代农村、农业进程的高度,抓好新农村建设。
二要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健康发展“四大主导产业”、实现农民集体增收的重要保证。hjt同志指出,新农村建设,发展是中心,增收是核心。“生产发展”是指导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第一条,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对于我县来说,改变农村贫弱现状,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千方百计把生产搞上去,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在这方面,我们几年来牢牢锛住“四大主导产业”,一以贯之,一抓到底,每个产业都呈现出链条式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尤其是推行城乡联动大上项目、城乡统筹区域布局等有效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形成。但一些制约产业发展、农民集体增收的问题也初步显现出来,农业基础薄弱、水源不足、能源减少、交通不便等方面问题直接影响着生产发展,制约着招商引资上项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正是针对农村的基础和发展现状,给予的大力倾斜和支持,这无疑为我们巩固农业基础,发展“四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步伐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和理解新农村建设与我县“四大主导产业”发展、农民集体增收的关系,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能力,把握机遇、积极争取,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三要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青冈的重要基础。推进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我们要构建和谐青冈,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使农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使农村安定有序、充满活力。当前,我县农村总体上是和谐稳定的,但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教育、卫生投入不足,上学难、就医难和社会保障能力弱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我们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很多问题的解决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项目和内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