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的主体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光有政府的推动还远远不够,单靠送也送不成新农村,光靠等也等不来新农村。必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向农民宣传中央及省市关于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提高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使农民确实了解为什么建、建什么、怎么建。要按照建设项目的不同属性,把哪些是国家扶持干的,哪些是农民自己应该干的,向农民讲清楚。要切实抓好农村干部的培训,从组织能力上发挥主导作用。基层干部担负着直接组织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他们的能力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水平和成效。这几年,各地在培训农村基层干部上都采取了一些举措,效果很好,经验不少。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工作,把这项工作与建设项目型干部队伍紧密结合,采取集中办班、远程讲座、案例教学、专题辅导等多种形式,分期分批地进行轮训,让他们尽快掌握新农村建设的内涵、目标、任务以及方法、步骤等,提高他们建设项目发展经济的能力和发动带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本领。我们还要选定适当时间,采取分散或有组织的形式,带着项目、带着任务到外地考察新农村建设,以提高广大领导干部建设新农村的能力。五是保证试点先行,进一步积累新农村建设成功经验。今年是新农村建设起步、开局之年,试点工作十分重要。各试点单位要积极行动起来,坚持自力更生与外部扶持相结合,积极创造各种条件,确保完成今年的建设目标和任务。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切忌重点轻面的倾向。要在领导分工上保证面上的足够力量,在工作安排和抓法上保证对面上的有力指导,在资源分配上保证面上的发展需要。在实践中,我们要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在体制性、机制性问题的探索上动一番脑筋,下一番功夫,尤其是要注重对规律性问题的总结,注重对带有全局性、长期性问题的把握,形成一套有效的体制机制,这是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要求和长远需要。要探索建立高效率的工作推进机制。新农村建设涉及多部门、多行业,应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细化发展目标,建立高效率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建立将各部门资源横向整合,集中投放,各记其功的工作推进、评价机制,切实提高各部门积极性和资源使用效益。各包扶单位要把新农村建设当成一件大事,纳入本部门的长期工作部署中,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确保工作的连续性、长期性和实效性。要带着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深厚感情,主动谋划,积极工作,尽职尽责地支持新农村建设,不能只是蜻蜓点水式的走过场,要尽快落实帮建项目和资金,切实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真正为帮建对象干几件实事。要探索建立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建设新农村政府是投入主体,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切实改变农业农村在资源配置中的不利地位,下决心调整投入结构,真正在“多予”上拿出硬措施、实办法,形成新农村建设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搞好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力度,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投资效益。认真研究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施办法。积极探索信贷资金进入新农村建设的合适途径和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向农村流动,协调部门的资源向农村倾斜。探索完善对农民自主投入的激励机制和社会力量投入新农村建设的机制,尽快形成多渠道投入互为补充的投入机制。要探索建立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统筹城乡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着力构建平等和谐、良性互动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加快建立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机制,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要围绕城乡一体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重点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事业的供给机制,建设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要探索依靠农民群众实行民主管理的项目和资金管理机制。新农村建设项目和资金来自很多部门,比较分散,要根据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重点项目,加强资金协调整合,集中使用,确保工程建设一个、成功一个、群众受益一个。同时,要着手研究项目建成后管护机制,比如,建成后的村屯公路由谁来管护,费用怎么筹集?农村自来水、集中供气怎么管,费用由谁收?对这些问题都要认真研究和探索,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
三、加强组织领导,为健康有序推动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今年是建设新农村的开局之年,我们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付出更加艰苦的劳动,确保新农村建设开好头、起好步,打牢基础。
一是要发挥组织领导作用,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抓好新农村建设,必须在体制机制上进行有效创新。要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体系,形成合力,积极推进。要按照“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