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群众的“小农意识”严重、只讲眼前利益的因素外,关键还是我们的思想不够解放、方法机制不够灵活。今后,我们能不能围绕增加土地附加值,探索一种新的机制,搞一些试验田,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推进土地合理流转,突破“地制”束缚,以资本作媒介,以市场为载体,大力吸引外乡外县外地的能人落户创业,使土地“流动”起来,向种田能手、种果种菜能手集中,通过扶持鼓励产业大户发展规模经营,培育典型,示范带动,引导农民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突破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大胆地闯、大胆地试。
三是坚持在推进经济社会新跨越中解放思想。建设甘肃和西部工贸旅游经济强区,构建小康崆峒、和谐崆峒是今后五年的发展主题。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必然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必然会遇到各种阻力和压力,我们必须通过解放思想来寻求解决问题和冲破阻力的新办法,必须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用发展解决问题,用发展凝聚人心,用发展排除各种干扰。加快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就是要以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为方向,树立资源共享理念,充分发挥中心城市聚集优势,积极构建区内外原料供应、区内加工增值的产业发展新格局。要突出新农村建设,按照人均1头牛、xxxx草、xxxx果菜、户均输出xxxx劳动力的“四个一”目标,扎实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围绕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抓项目、办实体,培育扶持种、养、加等产业大户,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鼓励引导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增加收入;进一步转变农民消费观念,开拓农村市场,支持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要始终坚持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该管的坚决管住,该放的坚决放开,凡是社会能办的事一律交给社会,凡是市场能办的事一律交给市场,凡是企业能办的事一律交给企业,放活一切市场主体,放手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加快建设甘肃和西部工贸旅游经济强区,需要集中全区人民的智慧、凝聚全区人民的力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凝心聚力,实干攻坚。因此,要大力营造鼓励和支持全民创业、全社会创业的良好环境。倡导广大干部群众“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积极兴办企业,领办项目,扩大经济总量,着力建设“政府鼓励创业、干部带头创业、群众竞相创业”的创业型社会。
二、抢抓机遇,招商引资,以项目建设的领先推进新跨越
项目既是凝结资金、技术、人才的有效载体,也是扩张经济总量、加快发展的强力增长点。经济要发展,项目是关键。没有项目就没有投资,没有投资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就业、没有税收,也就没有和谐,一切都无从谈起。全区上下必须牢固树立项目为纲的思想不动摇,以项目论功过,用项目看干部,靠项目促发展,把上项目、上大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以项目建设的大突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一是要用足用活政策,抢抓机遇争项目。政策就是项目和投资的导向,就是上项目的决策依据。全区上下在全力抓好今年各类在建项目的同时,要积极适应国家政策调整和市场变化,下大功夫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抢抓政策机遇,把谋划论证的重点放在国家支持的交通、电力、水利、生态、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项目上,放在能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关联度高的煤化工、新型建材、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工业项目上,放在节能环保、技术改造以及新产品开发等高新技术项目上,放在教育、卫生、文化等关系民生的社会事业项目上,加大项目前期投入,论证、储备、申报和争取一批起点高、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力争更多的项目挤进国家和省、市年度盘子,力争论证一批、推介一批、实施一批、成功一批。同时,要抓住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优势,积极吸引外来资金和项目。需要指出的是,各单位在项目建设上要敢为人先,只争朝夕,大胆地跑,积极地争,放开手脚上项目。我在这里重申,凡是为×××经济建设跑项目、争资金,为全区人民谋利益,只要不中饱私囊,区委、区政府该承担的责任,我们一定勇于承担,绝不包功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