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进一步提高办会水平
一是精简会议。严格审批,控制规模,能不开的会议坚决不开,应由各部门召开的全州性会议,不得以州人民政府或州政府办公室的名义召开,不邀请各县市人民政府负责人出席。否则,须报经州人民政府批准。确需以州人民政府名义召开的部门会议,会议主办部门一般应提前7天将会议方案按公文处理程序报州政府办公室审核后按规定报州人民政府领导审批。全州性会议尽可能采用电视电话会等快捷、节俭的方式召开。二是认真做好会议组织工作,对准备不充分的会议坚决不开。三是创新会议形式,多组织现场会、观摩会、培训会等形式,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会议效果。四是严肃会议纪律,切实改进会风。
(三)进一步创新政务信息工作思路和办法
一是要进一步明确编报信息的意义,增强各级各部门的信息意识。信息工作既是领导同志全面掌握情况,进行决策和指导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领导机关联系实际、联系社会、联系群众、改进作风的重要方法;既是地方政府和部门自我宣传的重要手段,也是向上反映汇报情况,争取上级领导给予重视和关心支持的最好方式。
二是要进一步明确报送目标任务,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州级各部门、各县市要严格按照每年初下达的报送任务,认真完成。州级部门要重点报送州内带有全局性、宏观性、区域性、创新性的行业信息。
三是要进一步明确报送重点,提高信息质量和采用率。信息采编及上报,要突出地域特色、发展亮点、工作难点、社会热点和创新性的举措及社情民意。从我州发展实际出发,政务信息报送的重点包括旅游产业开发,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建设,环境保护,文化产业,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招商引资、县域经济、民族团结进步、新农村建设、行政体制改革、教育改革、卫生医疗体制改革、财税金融改革、投资体制改革、房地产开发、灾情及救助、社情民意等内容,既可报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更要报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矛盾及对策建议;既要反映问题,更要有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既要突出工作的创新性,还要兼顾信息的指导性;既要报喜以增强各级干部群众做好工作的信心,也要报忧促使问题矛盾得以尽快解决等。
四是要进一步改进采编方式,促进政务信息工作的长期协调发展,要加大信息约稿工作力度,提高采编信息的针对性和及时性。要灵活报送方式,凡是不涉及密级的信息,可通过互联网直接报送州政府办公室综合科;对涉及密级的信息,应急事特办,由专人以磁介质和纸介质的形式及时直接报送州政府办公室综合科;报送信息要有一条报一条,不要积攒报送,也不要等到部门的简报、信息刊登出来后才报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政务信息的时效性;报送敏感性信息,要在确保真实性的前提下,分期报送,一方面满足上级领导及时了解掌握情况的需要,一方面不断反映各级针对问题所采取的积极措施及效果,同时及时向上汇报反映工作中的困难及其需要上级给予哪些方面的支持与帮助。要拓宽信息渠道,除善于从政府及各部门的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政务活动中搜集捕捉信息外,还要善于在媒体中、社情民意中和上下左右的各种报告资料中发掘信息灵感或素材;对领导(包括州级领导和上级领导)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工作中提出的新思路、新举措,可委托相关县市政府办公室在当日整理后于次日上午上报州政府办公室综合科;要在准确把握上级有关政策要求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进行一系列的调查研究,紧扣主题整理上报那些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信息,增强政务信息的超前性、参考性和指导性。
(四)全面推进应急管理工作
加强应急管理,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各级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
一是要强化政府主导。要把应急管理摆到政府工作中更加重要的位置,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认真落实各项预防和应对措施,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分解目标,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全面推进工作的开展。
二是要继续抓紧修订完善预案。进一步加强对预案编制的指导协调,梳理整合和审核备案,确保各级各类预案的衔接与配套。建立预案动态管理制度,针对应急时间和现实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组织修订和完善,促进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增强预案的针对性、操作性、适用性。推动预案编制工作向深度拓展,不断扩大预案的覆盖领域,把预案编制工作落实在基层,大力推进应急管理工作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着重抓好供水、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