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水平,使他们的劳动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移。
我市现有农村富余劳动力12.xxxx人,其中已外出务工的有7.5xxxx人,还剩4.7xxxx人需要转移,而这部分人一般都年龄偏大,没有一技之长,上有老,下有小,外出就业非常困难。如果考虑新增劳动力和农业生产率提高的因素,需要培训转移的人数就更多。所以,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任务非常艰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大举措,各有关方面都要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明确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是最具有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的智力投入。应城要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要率先。
二、整合资源,加大力度,着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围绕省政府提出的“开展农村劳动力大培训、推动农村劳动力大转移、实现农民大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大发展”的工作思路,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积极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促进我市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阳光工程培训400xxxx,其他部门要完成对口主管部门下达的培训任务,带动全市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1000xxxx。
(一)整合教育资源,健全培训体系。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专业覆盖面广,培训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动员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形成合力。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选择一批符合条件的教育培训机构来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我市对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实行优胜劣汰,一年一评选。鼓励全市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参与竞选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依据《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意见》,从自愿申报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的培训机构中,选择培训转移力强,能起示范和带头作用的培训机构作为我市阳光工程培训基地。
(二)扩大宣传范围,增加参训人数。
全市各部门、各培训机构都要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宣传发动工作,面向广大农民开展阳光工程政策和相关知识的宣传,讲解转移培训的好处,告知培训基地的培训专业和就业途径,宣传学成技术务工增收的典型事例,动员农民积极报名参加培训。宣传要深入农村。形式要多样,不拘一格,要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和媒体,利用送政策下乡、科技赶集等活动,要在电视、广播、报纸上做宣传,张贴告示,做墙体广告,发放宣传单,并与乡镇一道实行干部分片负责制,在掌握农村劳动力现状的基础上,把政策送到农村,把设置的技能培训岗位、优惠政策、就业前景以及进城务工的基本知识传给每位适宜转移的农民,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
(三)强化基地管理,确保任务完成。
1、加强教学管理,提高培训质量。各培训基地要根据农民特点,结合市场需求,科学设置专业,精心设计培训内容;根据专业特点和要求,改善教学设施和场地,选聘理论功底扎实、实际操作熟练、熟悉行业工作要求的教师;规范使用培训教材,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实行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实习管理确保农民学到一技之长;采取分段考试和结业考核的办法,检验学员的学习效果,促使学员熟练掌握理论及操作要点。
2、严格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要求。建立和完善阳光工程项目监管机制,明确工作职责,逐级落实责任。严格执行中央和省下发的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基地认定意见、资金管理办法、检查验收办法等规定,规范项目实施,保证培训转移工作健康发展,保证培训补助资金切实补助给农民。
做到“五公开”,即公开向社会择优选定培训单位;公开培训基地的名称、培训岗位、培训内容、收费标准、政府补贴标准;各基地要公开招生简章,招生简章必须包涵培训岗位、培训内容、培训时间、收费标准、政府补贴标准、就业去向等内容;各基地要公开承诺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各基地要公开享受政府补贴的阳光工程学员名单,包括培训岗位、收费标准、政府补贴金额、举报电话等。学费严格按1xxxx联合发布的《通告》中规定的标准执行。
学员必须“五有”,即每个阳光工程学员必须有培训“代金券”、有本岗位的培训教材、有正式缴费收据、有与学校签定的培训就业协议书、培训结束后有阳光工程结业证书。
阳光办要执行“五种制度”。“第一节课”制度——在培训班开班时,市阳光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