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时代变了,情况变了,节约有了新的内涵。我们只有全面领会节约的科学内涵,才能有的放矢,更好地开展节约型社会建设。我理解,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科学内涵应包括三个层次的节约意识,同时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
(一)树立三个层次的节约意识
1.节约钱财。这是节约的最基本内涵。钱总是不够用的。外国政府遇到这个问题,我国政府也有这个问题;以前存在这个问题,现在面临这个问题,将来还会有这个问题。况且,物质财富是人民群众劳动创造的成果,节约财富就是对劳动成果的尊重,浪费财富就是对劳动成果的不尊重,是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不负责任的表现。节约钱财,就个人而言,就是要尊重自己的劳动成果——工资报酬以及由工资报酬购买而得的财物,精打细算,尽可能以较少的财富来换取较好的物质和精神享受;对于企业而言,要尽可能以最少的投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对于作为掌握公共财富的政府而言,是公共权力的代表者和行使者,更要节约公共财富,要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办同样的事少花钱。
2.节约资源和环境。这是节约的较高层次涵义,也是现在关注的重点。资源和环境都是劳动对象,人类社会的进步都建立在对资源利用的基础上,人类社会的发展依赖于地球生态系统以及由其提供的自然资源和条件。而稀缺性是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之一;且很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节约的目的不仅仅为个人、企业和单位节约钱财,更在于节约大自然赋予的有限的、公共的宝贵资源,保护已经十分脆弱的公共生态环境,节约人类共同的财富——资源和环境。古人云:“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对生态资源与人类生存关系的这种认识,至今仍然具有积极意义。国外非常重视节约资源,他们的观念是“钱是你自己的,但资源是公共的”,即你可以浪费自己的钱,但公共资源是不可以浪费的,还对浪费资源行为予以处罚。如5月8日《报刊文摘》刊登一篇文章,讲的是我国一个公派出国的团队到了德国汉堡,驻地的同事按中国习惯接风洗尘,由于浪费饭菜被罚款50马克的事。德国的工作人员还郑重地对他们说:“需要吃多少,就点多少!钱是你自己的,但资源是全社会的,世界上有很多人还缺少资源,你们不能够也没有理由浪费!”环境其实是一种无形的生态资源,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源。目前我省已有2xxxx县(市、区)入围“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总数排在全国第二位,这些地方已成为生态旅游的重点区,如今年的“五一”黄金周丽水的游客比去年增长8xxxx。当地群众及这些游客节约与浪费所产生的结果及其影响显而易见。
3.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是节约的更高层次涵义,也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最终目的。社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人的发展,人是生产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是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资源和环境都是人类劳动的对象,节约钱财、节约资源和环境的实施主体也都是人。而对于每个人而言,财富的拥有可以不同,但时间的拥有是绝对公平的。钱财乃身外之物,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具有“可储存性”和“可转移性”,惟独人的生命时间却不具有“可储存性”和“可转移性”,因为任何人的时光都是一去不复返的,每个人自己是时间的惟一消费者,每个人所拥有的时间随着其本人的消失而消失。而人的行为归根结底是由人的综合素质所决定的,人的全面发展程度和素质高低,决定着社会全面进步的速度和水平。不言而喻,一个不节约钱财,不节约资源、环境以及时间的人,就不可能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因此,通过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会增加节约行为的自觉性、能动性,就会提高钱财的使用效益,就会提高资源和环境的利用效率,就会节约时间,提高人的效率,从而实现最大范围、最大程度和最根本的节约,从而可为社会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节约,是人类素质提高的一种象征,是一种高尚的人格和精神追求!
(二)正确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
1.节约与消费的关系。近几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