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百亿工程”、实施三大产业带规划,编制“十一五”规划、实施科技示范工程等工作中,都将生态补偿机制纳入其中。另外,对创建“生态市县”工作做得好的,省里设立生态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奖励资金专项给予奖励。当然,我省的生态补偿机制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如何科学地确定和发挥区域功能,将取决于财政体制的支撑。此外,生态补偿的定量分析尚未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尚未建立,制定各地区域生态保护标准比较困难。因此,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型社会和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不断探索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科学确定区域功能,让保护环境的地方共享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四)不断深化财政改革,健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财政体制
公共财政体制以公共化为取向,以“取众人之财”来“办众人之事”,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深化财政改革,用好纳税人的钱,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提供财政体制保障。
1.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我省部门预算自2000年试编以来,现在各地已普遍实行,其中省级机关部门预算经费定额标准连续三年坚持“零增长”。就部门预算而言,需强调实行全口径的财政预算管理,树立政府综合财政的理念,保证预算收支范围与政府收支范围相一致。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建立健全项目预算的审核审查机制,逐步建立滚动项目库,加强项目经费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规范预算行为,增强预算刚性。
2.加快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省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已全面启动,下一步要在总结完善的基础上,在全省全面推行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使财政资金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交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最终用款单位,减少资金流转环节,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在财政资金拨付过程中,财政部门要切实把好关,加大对支付标准、范围、程序的审核力度,坚决杜绝不合理的开支。
3.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财政管理创新,是公共财政体制建设重要的基础性改革。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主要包括建立新的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三方面内容。通过改革,使政府的钱是从哪里来的、政府的钱做了什么事、做每项事花了多少钱,在预算上就能清楚地反映出来,透明度将大大提高,更加细化、更加科学,将来预算公开,老百姓也看得懂了,从而会无形中促进预算安排更加合理和支出更加节约、有效,更加有刚性。根据财政部文件精神,从2007年1月1日起要执行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体系,各地要认真做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改革顺利实施。
4.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导向作用。我省自1999年推行政府采购制度以来,政府采购金额累计达到491亿元,节约资金75亿元,节约率为1xxxx,政府采购在节约资金、制止腐败的层面上所发挥的作用在社会上得到了普遍肯定。但政府采购在实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目标方面还未得到有效发挥,即政府采购不仅是节约资金、购买方式的转变,还要体现节约资源、体现产业导向。为此,要在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继续充分发挥政府采购在节约财政资金以及反腐倡廉等方面作用的同时,积极探索和拓展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鼓励采购国产设备和环保节能设备,实行“绿色采购”。要认真贯彻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抓紧制定《×××节约型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完善制度,增加政府采购节能设备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扶持一批政府鼓励使用的绿色产品。在这方面,×××已作了尝试,推出了政府采购环保节能准入制,对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的企业实行环保节能一票否决制。
(五)切实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建设节约型社会,政府不仅是领导者,也是执行者,政府要率先做“节约型政府”,建设“廉价政府”,成为节约的典范,为全社会发挥表率和榜样作用。
一是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前不久有专家说,全国每年公款吃喝、公务用车、公款出国旅游或考察费化了多少多少亿元,从1978年到2003年的25年间,行政成本增长了多少多少倍。虽然数据的准确性有待讨论,但我国的行政成本偏高是事实,不少地方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承担财政供养人口的工资,以及向各类行政事业单位提供运转开支。行政成本是维系政府运行的必要支出,但在庞大的行政成本中,仍有相当大的比例属于管理不善和铺张浪费所致。为此,首先要转变政府职能。职能越多、机构越多,费用必然增加,扯皮必然增加,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