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激励下,全国新一轮竞争发展的大幕已经拉开,各地加快发展的势头异常迅猛,东部大发展、中部大掘起、西部大开发、东北大振兴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不进则退、不争则慢、不追则衰已是不可回避的现实。从市内来看,刚刚结束的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提出了把南充建设成为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各县市区凭借自身的优势,掀起了又一轮新跨越、新发展的狂澜。市辖三区有良好的区位优势,阆中有独特的古城资源,仪陇有巨大的政治优势,南部、蓬安有嘉陵江梯级开发等国家重点投资项目,而我县既不是老少边穷地区,又不是国贫县,发展的优势不明显,竞争的态势很逼人,容不得我们有半点松懈。
第三,面向未来看xx,任务异常艰巨。今年要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目标,gdp要保持17以上的增长速度;2007年要实现县十次党代会确定的“三步走、翻三番”发展目标的第一步,年均递增速度要达到17.3,形势逼人,任务压人。
另一方面,现实条件具备,我们必须抢抓机遇,乘势发展。一是加快xx发展有机遇。今年,国家将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加强对西部的基础设施、农村义务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支持,省市也将全部免征农业税,不仅将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还可以争取上级更多更大的支持。沿海地区要素制约趋紧,国内外产业向西部梯队转移进程加快,为我们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随着南充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进程加快,我县可以更多地承接市区、服务市区,接受南充的辐射和带动。二是加快xx发展有基础。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走出了一条符合xx实际的发展路子,一批传统产业逐步换代升级,一批新兴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一批名优产品不断扩大规模,一批工业企业正在发展壮大,整体经济综合势力不断增强。同时,我们坚持大力消化改革发展中积淀的矛盾和问题,偿还巨额历史债务,理顺经济社会秩序,增强了群众对各项改革的承受能力,县域经济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三是加快xx发展有动力。当前全县上下励精图治、奋发进取的热情和广大人民群众加快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我们必须顺时应势,把加快xx经济发展作为解决一切矛盾的首要前提,作为摆在各级党政和全县人民面前压倒一切的紧迫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根据以上对形势的把握和判断,2005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议精神,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抓住南充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机遇,牢牢把握“统筹城乡、量质并重、效益优先、有保有压、和谐发展”的总体要求,做好两篇文章(融入市区、服务市区)、开展三大活动(管理提升年、招商突破年、矛盾化解年),突出四大重点(工业发展、结构调整、经营城市、改革开放),推进国民经济全面、健康、协调发展。
发展目标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6亿元,增长14;农业总产值达到16.2亿元,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7.4亿元,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07亿元,增长15;一般预算收入达到720xxxx元,同口径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5亿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7xxxx;新×××就业岗位330xxxx,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把优势做强,扩大工业规模。以把xx建成南充“工业快速增长区”为目标,坚持把工业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在培育资源、增大投入、重点扶持、深化改革等方面狠抓落实,力争全年规模内工业入库税收突破200xxxx元。一是深化改制盘活一批。启动“三年彻底改制工程”,全面展开1xxxx企业的产权改革工作,力争年内实现“两了断一退出”。将企业改制与盘活存量资产相结合,盘活县绸厂、锦缎厂、糖果厂、氮肥厂、农机厂等企业;督促跃华印业、新红旗履行协议,盘活印刷厂和仁和鞭炮厂;抓住南泰集团对外扩张的机遇,采取多种措施,强力推进多扶丝厂、绸厂等镇属企业改革,形成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二是拓展集中区培植一批。按“科学规划、分步实施、配套功能、形成聚效”的办法,打通天宝路,连接塑料厂至橡胶坝,形成工业集中区。做大做强现有入园企业,支持盛兴公司与汉信公司联营合作,兼并县农机厂,扩大生产规模,完成铁塔订单任务;帮助万兴塑化扩股融资,吸纳民间资本,收购塑料厂下厂区,抓住中央帮扶仪陇急需大批塑料管材等机遇,抢占市场,做大塑化产业;承接沿海工业的梯度转移,积极招商引进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入驻工业集中区,形成产业集聚群。三是政策扶持壮大一批。预算60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