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收益、国有企业经营等环节的审计监督,坚持依法治税,杜绝“跑冒滴漏”,防止财政收入流失。要加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力度,把审计监督覆盖面扩大到所有政府性资金,促使政府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从源头上把好资金分配、管理、使用关口。要加强对财政资金投向及效益的审计监督,关注分析预算分配及资金拨付的合规性、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性和资金管理使用的效益性,促使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和转移支付的相关制度规章更加科学完善。要加强对政府投融资平台和地方政府债务的审计监督,搞清政府性债务的规模、结构及形成原因,促使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的相关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超前研究提出防范化解风险的具体对策,保证财政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三是切实加强对民生改善资金的审计监督。要对今年政府公开承诺的10件实事项目跟踪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如期兑现、取信于民。要加强对涉农项目和资金的审计监督,特别是围绕农村六大重点工程建设,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逐一审计,防止出现滞留、抵扣少发、挪用等问题。要加强对就业、社保、教育、医疗、住房等专项资金审计,纠正和查处侵犯群众利益的问题。还要切实抓好对口援建资金的审计监督,确保援建资金及时拨付、有效使用。四是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要加强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和财政、国资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周密制定年度审计计划,努力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的制度化、常态化。要扩大审计覆盖面,把县及县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全部纳入经济责任审计监督范围,今年要全面开展县市区和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的同步审计。要突出审计重点,着重加强对公权力大、公众关注度高的关键岗位主要领导干部,以及掌握资金量大、投资项目众多的部门单位及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的审计。要前移审计关口,把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加大任中审计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出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各级审计机关要抓好审计队伍的自身建设,大兴学习之风,强化技能培训,完善内部管理,严格监督约束,努力造就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高素质审计队伍。广大审计干部职工要坚持原则、敢于负责,忠于职守、务实创新,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四、行政效能要有新提升
社会各界、人民群众评判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是看我们的行政效能高不高、履行职责是否到位。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年初全市干部作风建设大会的部署要求,把勤政高效作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目标和着力点,针对影响办事效率、服务质量的突出矛盾问题,研究制定综合施治、根除顽疾的具体措施,务求行政效能有大的提升。
提升效能,必须落实目标责任。依据市政府今年重要工作事项责任分工的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对各自承担的任务进一步细化量化,逐一明确责任人、具体目标、质量标准和完成时限,保证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工作都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有人落实。对市里确定的“三重”工作任务,要明确包保责任领导,组建专门工作班子,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争分夺秒强力推进。包保领导要勇于担纲、靠上主抓,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要集中精干力量、紧扣时间节点全力攻坚,确保如期顺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提升效能,必须强化执行举措。要雷厉风行抓执行,各个部位和环节的工作都要立说立行,早上手、快推进,争主动、求实效,关系发展全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更要只争朝夕、马上就办,有些事项还要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防止因推诿拖拉、等待观望把小问题拖成大矛盾、把小困难等成大难题,也不能在四平八稳、按部就班中丧失机遇甚至掉队落伍。要细节入手抓执行,注重研究细致、缜密、管用的操作办法,全身心投入抓细节、抓具体,坚决克服坐而论道、大而化之、抓而不实、抓而不细的粗放式管理和工作方式。要精益求精抓执行,倡导质量至上的理念,各项工作都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特别是重大工程和民生实事项目,更要一丝不苟地严把质量关口,切实做到“零缺陷”、“零失误”,创造经得起实践、历史和群众检验的实绩。
提升效能,必须严格督查问责。要进一步完善工作进展和目标完成情况定期通报制度,对进度不快、质量不高、欠账较大的部门和单位,及时下达督查指令,促其限期整改到位。突出抓好“三重”事项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的跟踪督查,做到一事一通报、一问题一剖析、一案例一曝光,对问题较多、群众意见较大的部门和单位,要派驻督导组进行重点帮促,直至问题解决、群众满意。行政问责要做到不迁就、不手软、不设“过渡地带”,对市委、市政府定下来的事项、明确了的任务,各级各部门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