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当前我市企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来看,机遇大于挑战,优势十分明显,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还没有完全过去,世界经济增长依然乏力,但国内形势稳中趋好,特别是中央注重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努力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河北沿海地区发展,前不久专题召开了全力打造河北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增长极推进会,对沿海地区发展提出了更高希望和要求,并将给予更多政策支持。这次会后,省委、省政府专门就推进河北发展给中央写了报告,申请更多政策支持。总书记、总理和常务总理都作出重要批示,提出了明确支持河北的一些意见。目前,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在召集相关部委,研究制定具体支持河北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实施意见。所以,我市企业面临着沧州加快打造河北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增长极的难得历史机遇,既有区位、港口、交通、政策等优势,又有上下同心谋发展的良好环境,可以说干事创业正逢其时。希望各级各部门、龙头骨干企业既要看到我们的成绩,也要看到我们的不足,既看到挑战和压力,更要看到机遇和优势,进一步增强加快企业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推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企业依靠传统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必须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适应经济发展规律和市场变化趋势,推进企业从单纯的规模扩张向质量、数量和效益并重转型,从高耗能、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排放转变,从低水平、低效率向高科技、高附加值方向转变。
一要科学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大家都知道,企业战略包括营销战略、人才战略、品牌战略、融资战略、资源开发战略、技术开发战略等等,发展战略是其中的一种,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基本性和谋略性。企业发展战略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决策行为,是企业发展中最根本的一件大事。一个企业从几个人的小作坊发展成为销售收入达到十几亿、几十亿、甚至过百亿的大企业,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就会越来越重要。作为企业家,要积极开展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和产业政策导向,正确制定企业发展规划和战略、阶段性目标以及产品、市场定位,只有自觉地以战略导向取代机会导向,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迷失方向,实现稳步发展、持续发展。作为我市企业,正处于由小转大、由大转强的关键阶段,要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明确企业未来发展战略,找准发展路径。既可以突出主业,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改造提升石油化工、管道装备等传统产业,提高企业发展层次和水平,也可以坚持多元化经营,走集团化发展道路,积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既可以向设计、研发转变,也可以向物流、销售拓展,通过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获取更多的销售利润。但不论向哪个方向发展,企业都要注意根据自身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向产业链的高端和行业龙头迈进,带动更多中小企业配套发展。
二要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一个多年没有新人才引进、没有新产品开发的企业,是难以在市场上立足的。焦书记在主持政府工作时,就提出大力实施“1+1”技改工程,企业每年上一个技改项目,研发一个新产品,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日积月累,就会厚积薄发。我市有一批这样的企业,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实施了一批投资大、竞争力强、市场空间好的大项目、好项目,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道路。刚才,东塑集团于桂亭总经理结合自身发展历程,就企业技术改造、产品研发讲了非常鲜活而生动的例子,现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塑料管道及bopa薄膜生产基地之一,锂离子电池隔膜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河北宏润重工,通过自主研发,拥有5万吨压力机这一国际上热挤压最先进设备,使公司在国内核电工程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华北石化公司,目前建设的千万吨炼油项目,在规划设计阶段,就不断开展技术创新,1000万吨项目投产后,其耗水、耗能,仅相当于当初100万吨炼油能力时的水平;东光化工,经过不断地技术改造,企业年生产能力达到72万吨,在全国化肥企业中排名第19位,到2015年,技改工程全部完成后,可达到150万吨生产能力,进入全国前10名。这些企业的发展实践也同时表明,企业只有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才能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使企业形成独特发展优势,从而牢靠地占领市场、占领先机。不可否认,推进技术进步、产品创新,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作为具有一定基础和规模的企业,一定要舍得花钱,敢于投入。首先是要进一步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推进产学研结合,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其次,要加大项目谋划实施力度,加快实施一批技术改造项目,通过大项目、好项目的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