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格局,二要节能降耗、转型升级,三要在审慎有序的推进资源型工业发展的同时,重视和发展信息产业”。可以说,马廷礼书记对中宁工业发展和问题看的相当精准、要求和指向十分明确。对于中宁来讲,能有今天的发展成绩,工业“功在首位”。但随着工业经济的蓬勃壮大,结构性矛盾、要素供给矛盾、环境容量矛盾已经凸显、亟需解决。我们要牢固树立“工业强中宁强”的理念,以创建全区民营经济综合改革示范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目标,突出工业肩负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双重重任,突出工业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的关键作用,着力推动工业优化升级。要继续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今年要力促锦宁巨科80万吨铝板带箔一期等5个重点项目达产达效,力争景津集团60万吨电解金属锰二期等6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努力构建后劲十足的新型工业体系。要积极整合和充分运用各种优势资源,完善资源要素配置,着力在供电、供地、金融、人才科技创新等方面创新突破,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把天元锰业、锦宁巨科等7家企业培育为产值过百亿的旗舰型企业,倾力打造“千亿元产值园区、百亿元企业群”,同时,要大力实施“百家成长、千家培育”工程,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特别要重点培育和孵化能够与大企业相配套的中小企业,构建“大企业顶天立地”和“小企业铺天盖地”相得益彰、共生互利、协调发展的企业生态。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和合同能源管理,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和老企业技术改造,坚决淘汰一批污染重、能耗高的落后产能和企业,推动工业增长由依赖资源消耗向资源高效利用、产业深度延伸、绿色循环低碳方向转轨。要按照企业规模扩张、产业集群发展、资源循环利用的要求,不断完善园区道路、供水、供电、供热、通讯、网络等公共服务设施,努力在功能布局上实现集约集群集聚“三提高”、商务政务服务“三配套”,不断增强承载力和支撑力。要集中力量突破能源特别是电力供应瓶颈制约,加快建设天元公司2×350mw自备电厂、工业园区动力电站,启动实施大用户直供电模式,探索建立电力封闭式运行机制,形成电价比较优势。要培育一批新兴产业,依托恩和纺织园、新水加工园、光伏产业园,优化存量,扩大增量,大力发展轻工纺织、食品饮品、生物科技、光伏发电等产业,鼓励发展屋顶光伏发电、风电、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产业,使之成为工业增长的新板块。
(二)农业要抓特色。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去年12月23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从我县来看,地处青铜峡上游,得黄河灌溉之利,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农业发展史,尤其是“中宁枸杞”更是独享“甲天下”之美誉。但近几年来无论是粮油、蔬菜、还是肉禽、经果,在特色、规模、品质、品牌、市场等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短板”,尤其是枸杞产业的“领军”地位岌岌可危。各级领导忧心忡忡,十分关注中宁枸杞产业的健康发展,既对中宁枸杞产业发展寄于厚望,又非常担忧工业发展与枸杞品质之间的关系。可以说,中宁枸杞产业发展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和压力丝毫不亚于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农业和特色产业目前的问题我看关键是组织落实,近三年我县对枸杞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工作力度、支持的强度有目共睹,发展规划、工作思路、安排部署不可谓不清、不明、不力,开展工作、联系院校、合作成果不能说不多、不广、不够,这其中,有许多工作都是在填补历史空白。但就是落实不够、落实不力、落实不到位,从而造成这一历史悠久、基础雄厚、前景广阔的当家产业从产前、产中、产后都存在问题。我个人经历中,从来没有遇到过像枸杞产业这样两极化现象这么严重、如此矛盾的状态,从枸杞资源本身的基础、条件、优势、前景看,没有分歧、没有异议,但从产业发展看,又存在方方面面、大大小小、七七八八各个方面问题,可以说没有一个方面没有问题,为什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太值得我们反思总结了!怨天尤人、指责推诿是不起作用的,有关领导和部门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今年县上要成立枸杞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加强这方面的力量。我们要把枸杞产业作为“强”农业的特色产业、“特”农村的独特景致、“富”农民的致富产业、“兴” 中宁的文化品牌,以“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种植”充分释放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红利,整体推进枸杞产业由传统特色产业,向着现代优势产业和标准化、现代化、高质化、高端化方向发展。今年一定要下大力气推进宽口井西山坡、恩和红梧山、鸣沙小盐池滩等“六大片区”枸杞标准化种植、公司化经营,实现规模化经营、病虫害统防统治、设施烘干、节水灌溉、科技支撑“五个全覆盖”。要深化与中科院西安分院等校(院)地合作,创设宁夏枸杞产业创新联盟,加快建设中宁枸杞创新工程研究中心,力促中国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