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强调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体现了我们党对自身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党执政以后一直高度重视的问题。建国前夕,毛泽东同志把执政比作“进京赶考”,提出“两个务必”,强调“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学经济工作”,从作风和本领两方面向全党提出党的执政能力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提出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联系起来,与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联系起来,与当代国际环境及时代发展的要求联系起来,表明我们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大大深化了,更具有强烈的时代紧迫感。
4、强调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体现了我们党对世界上一些执政党丧失政权教训的深刻反思。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失去执政地位,有的甚至完全瓦解。尽管原因十分复杂,各个党的情况也很不相同,但究其根源,无一不是没有正确应对国际局势变化和解决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脱离群众,失去民心,违反执政规律,失去执政能力所致。一个执政党,如果缺乏理论创新和自我革新的能力,就必然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失去活力和生命力;如果缺乏科学判断形势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就必然在各种挑战和危机面前处于被动,无法应对市场经济和国际环境带来的复杂局面,丧失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主动权;如果丧失凝聚人心、拒腐防变的能力,就必然贪污腐败盛行,形成既得利益集团,最终被人民群众所抛弃。执政能力关系到执政党的兴衰成败,这是从许多历史和现实的事例中得出的深刻结论。
(二)认真学习、全面领会、抓住重点、深入钻研,准确把握《决定》精神。
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个《决定》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集中全党智慧而形成的,体现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要求。《决定》全面总结了本世纪以来党执政的重要经验,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重要任务,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纲领。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善于总结执政经验。中国共产党执掌全国政权已有55年,但她在执政方面的实践和关于执政规律的思考,则远不止这55年的历史,从井冈山时期的红色政权、中央苏区的政府框架到延安时期的“三三制”等。早在取得全国政权之前,我党已在一些地区建立政权,开始对执政的初步尝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中国共产党不断认识、把握执政规律的伟大探索,纵观55年的历史时空,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自身建设的成败得失,让党深刻地领悟到: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这些主要经验表明,我们党在执政实践中,对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既要坚持又要完善;在推进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时既要为民造福又要清正廉洁;在治国理政中既要为人民执政又要靠人民执政;在党的自身建设上既要抓住重点又要全面推进。这些重要经验,突出了把握执政规律、提高执政能力、完善执政方略、改进执政形式、巩固执政基础、完成执政使命等重大问题,是党执政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