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国家财富的尽快增长,很难解决几亿人的贫穷问题。在我国从投资大国转变成消费大国的背景下,以国民收入为导向,才能解决发展方式由投资向消费的转变,由生存型需求向发展型需求的转变。所以,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质是发展导向的重大变化,这是一个重大的改变。
2.国富优先的发展导向面临着的突出问题。私人产品短缺的时代,没有国富优先的发展,解决不了这样一个大国的发展问题;但在公共产品短缺的背景下,继续坚持国富优先发展导向就会使国家生产力的增长快于老百姓的消费增长。当前我国供给过剩,主要是因为中低收入群体尚未成为消费的主体。尽管富人的奢侈品消费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了,但是在中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提高不大、消费预期不稳的背景下,是难以建立消费大国的。以国富优先为导向能做大经济总量,但是国家的增长快于老百姓的收入增长,会造成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严重失衡。老百姓的收入增长、消费增长滞后,发展方式转变也无从谈起。所以从国富优先转向民富优先,是发展的大趋势。
3.确立国民收入的导向需要由国富优先转为民富优先。
(1)民富优先能够释放和扩大社会的总需求。若发展方式转变到位,未来5~我国的消费率有可能从49%达到55%左右。以文化产业为例,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倍以上,占gdp的5.26%。海南较为落后,才占1.9%。“十二五”时期,如果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提高一倍,会增加4万亿左右消费总量。所以,我国只要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提高老百姓的消费水平,增强其消费预期,我国就会有条件成为一个世界大市场。
(2)民富优先能够有效化解转型期的社会矛盾,减少社会风险,避免大规模社会冲突。在发展导向变化的背景下,如果民富优先这个导向转变的好,发展前景就相当好,使我国由投资大国走向消费大国,实现公平可持续科学发展的目标。如果搞不好,就有可能在5~内形成某些灾难性后果,这不是耸人听闻:第一,贫富差距已经到了警戒线;第二,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在快速积累;第三,与通货膨胀联系的社会风险因素在增加。这几个问题结合在一起,就有可能使我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人均gdp达到3000~3500(按标准)美元以后,由于继续按照原有的增长方式,或者新的发展方式选择不当,导致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深,使经济长期低迷、停滞、甚至倒退。经过20年时间的发展,人均gdp还是处于3000~4000美元左右徘徊,长期陷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不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我国有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多方面有利条件,比如有可能发展成为消费大国,有较强的政府财政基础。但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同样存在“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而且在某些方面还有增大的趋势。
4.政府转型关键在于继续释放制度红利。去年初,广东省公布了《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20年)》。据我了解,规划的初稿是投入8千亿,后来广东省大幅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公共服务的范围,最终确立2.48万亿元的投入。之所以做出这么大的手笔,是因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广东的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太重要了。广东的例子说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一个财力总量的问题,但主要是财政支出结构的大幅调整和相关的制度安排。
我国不仅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而且仍然是经济转型、转轨的大国。为此,应当高度重视制度红利的重大作用。应当说,原有的制度红利在逐步的、明显的递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新的制度红利。
(1)在财政总量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2)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原定2020年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二五”搞得好,可能提前五年初步实现这个目标。
(3)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如果财税制度不改,发展方式转变也实现不了。这是因为以生产性增值税为主的财税体制助推地方投资冲动。
(4)让农民工成为历史。去年8月份我提出“让农民工成为历史”,建议写进“十二五”规划。很多人说,别说“十二五”、就是“十三五”也难以实现。上个月我从墨西哥回来,墨西哥城里的贫民窟居住着约400万贫民。我国不尽快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所付出的代价恐怕远大于所谓的财政成本。当前农民工总量约2.2亿,“80后”占近一半,这些农民工大都是不愿回农村的。6月公布的珠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规划,到2015年珠三角率先在全国实现包括2300万农民工在内的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这件事情解决好了,对加快广东的发展方式转变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政府转型决定着“十二五”改革的全局。“十二五”我国处在以政府转型为重点、以消费为主导、以城市化为主线、以基本公共服务为重要任务、以低碳经济为基本要求的二次转型和二次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