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教学相长》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下》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十目所视,十指所指。《礼记·大学》
君子贵人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访记》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左传》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不以一眚掩大德。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左传·僖公十四年》
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左传·闵公元年》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左传·襄公二十年》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僖公十年》
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国语》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上》
中不胜貌,耻也;华而不实,耻也。
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船,水则资车,以待乏者。《国语·勾践灭吴》
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者所恶,补民之所不足。《国语·勾践灭吴》
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不食。《国语·勾践灭吴》
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国语·勾践灭吴》
吾不欲匹夫之勇也,与其旅进旅退。《国语·勾践灭吴》
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国语·勾践灭吴》
《管子》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子·治国》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论积贮疏》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权修》
《晏子春秋》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挂羊头,卖狗肉。《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论语》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当仁,不让于师。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0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