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不同而对同一性质的行政争议是否受理做法不同的弊端,促进我国法制的统一;同时,也为我国引入判例法、弥补成文法的缺陷和漏洞提供先例。
6、取消行政诉讼法当中有关审理行政案件“参照规章”的规定,将规章(及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仅仅给予是否存在的“事实”、而不是作为评判行政案件准绳的“法律”地位,防止行政部门自我扩权、违法限制行政相对人的行政诉权;同时,也为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进一步扫清障碍。
也就是说,在WTO条件下,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原则下,除宪法、法律明确规定不予受理、有着严格界限的国家行为以外,凡认为行政行为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无论是“具体”或“抽象”,也不管“终局”是否,或者是“外部”、“内部”也罢,均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除宪法和法律明文规定排除的之外,行政相对人的享有行政诉权不应受到任何限制——这也是本文的最终结论。
结束语
我国加入WTO,我国在确立了建设法治国家的宪法原则后加入WTO,其意义和影响远远不止在于经济贸易本身,对于中国的法治建设无疑是一件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对于行政诉讼来说,强调依法行政、强调行政监督但却又将诸多的行政行为置于司法审查之外这一困扰的行政法学界与行政诉讼司法实务界的问题,应该尽早得到解决——至少不能违背WTO规则的要求。
当然,我国依法行政的问题还远不止受案范围过窄、司法监督先天不力这一方面;更不能奢望在立法上扩大受案范围就能够解决所有的行政机关违法行政行为的问题。但是,如果目前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连WTO规则要求的标准都不能做到,则无疑我们将会偏离法治国家的目标越来越远;而通过丰富完善的行政诉讼制度,扩大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将行政行为引发的纠纷与争议引导到法治的手段(主要是行政诉讼)上来,尽量减少、避免非法治手段的救济方式和手段,则中国必能真正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在法治、文明的框架内化解极有可能激化的矛盾,从而真正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国家长治久安。
主要参考文献
1、黄学贤、杨海坤著:《新编行政诉讼法学》,中国人事出版社,2001。
2、杨海坤编著:《行政诉讼法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4。
3、杨海坤、黄学贤著:《中国行政程序法典化:从比较法角度研究》,
法律出版社,1999。
4、周永坤著:《法理学——全球视野》,法律出版社,2000。
5、应松年主编:《行政法学新论》,中国方正出版社,1998。
6、刘善春著:《行政诉讼价值论》,法律出版社,1998。
7、胡建淼著:《比较行政法:20国行政法评述》,法律出版社,1998。
8、王学辉主编:《行政法学论点要览》,法律出版社,2001。
9、林莉红著:《中国行政救济理论与实务》,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10、张步洪、王万华编著:《行政诉讼法律解释与判例述评》,中国
法制出版社,2000。
11、全国法院系统第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评选委员会编选:《行政
法理论与审判实务研究——全国法院系统第十二届学术讨论会
论文选》,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
12、虞崇胜、杨秀实编著,《中国行政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3、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际经贸关系司译:《世界贸易组织乌拉圭
多边贸易谈判结果法律文本》,法律出版社,2000。
14、《中国入世议定书》翻译组译:《中国入世议定书》,上海人民出
版社,2001。
15、曹建明主编:《WTO与中国的司法审判》,法律出版社,2001。
16、江必新著:《入世与中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行政法论丛》
第5卷,法律出版社,2002。
17、江必新编著:《WTO与中国行政法治——行政法的世界眼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
18、袁曙宏、李洪雷著:《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行政法论丛》
第5卷,法律出版社,2002。
19、杨国华著:《中国加入WTO法律问题专论》,法律出版社,2002。
20、张德霖主编:《中国加入WTO经济法律调整概览》,法律出版社,
2002。
21、张军旗著:《WTO监督机制的法律与实践》,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2。
22、郑传坤著:《加入WTO对我国行政法制的挑战与改革》,中国人
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宪法、行政法学》2002
年第2期。
23、田军等著:《中国宪法学讲义》,江苏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
室编印,1999。
24、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