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全市投入资金1715万元,完成了163个省级试点村庄的规划编制;全市共有211个村庄进行了整治,农村脏、乱、差的现象得到有效治理;全市新建村(居委)文化室282家、“农家书屋”418家;xx年新农合参合率为99. 81%,参合农民达到195. 72万人;投入资金8226. 37万元,完成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54宗,解决饮水困难人数32. 57万人。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深入推进,全市已启动扶贫项目662个,落实帮扶资金2.5亿元,已有8041户贫困户达到脱贫标准,脱贫率34. 2%。
(五)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落实。“xxx”期间,在取消农业税的基础上,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强农惠农政策得到较好落实。据统计,xxx” 期间,全市发放种粮补贴资金达到2.68亿元,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620万元。发放柴油补贴8.2亿元。农民增收成效明显。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315元,比xx年的,3843元增加2472元,年均增长10. 4%。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新发展。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不断深化,“双融双建”、“双挂双联”,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有新提高。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稳步推进,村级民主管理不断加强,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得益于中央、省强农惠农政策的强劲推动,取决于市委、市政府对复杂局面的准确判断、果断决策,归功于各地、各部门的密切配合、真抓实干,凝聚了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智慧与力量。特别是全市“三农”战线的同志们,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应对危机、破解发展难题,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长期奋战在“三农”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三农”工作仍然存在农业基础薄弱,生产方式比较粗放,主导产业不突出,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民增收机制尚未形成、新农村建设步伐缓慢等问题。对此,各地各部门必须认真对待,并在下来的工作中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科学谋划,扎实工作,不断开创我市“三农”工作新局面
“xx”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对“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理清思路、注重实效、加快发展,紧紧围绕推进科学跨越发展,建设幸福汕尾这个核心,着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力做好xx年“三农”工作,为全面完成“xx”工作目标开好局、起好步。具体工作中,要切实在以下六个方面下功夫: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业总量。紧紧围绕“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生态化、标准化、外向化”的方向,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增加农业总量,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一是加快发展效益农业、生态农业,保障市场供给。大力发展高效、优质、生态的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为全市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创造物质基础。围绕把汕尾市建设成为“珠三角地区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的目标,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以市场化为导向,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构建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全面提升“三农”发展水平,全面启动实施原生态农产品工程,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着力打造水稻、蔬菜、水果、薯类、花生、油茶、花卉苗木、生猪、黄牛、肉鸡等十大现代农业基地;培育凤山红灯笼荔枝、黄羌黄花菜、梅陇莲藕、联安有机米、莲花山云雾茶、潭西蕃薯、博美萝卜、东坑青梅、南万美人芋和华侨红杨桃等十大特色农产品。加强“米袋子”和“菜篮子”工程建设,丰富市场需求,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二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提高农业装备水平。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力争在“xx”期间全市新建现代标准农田20万亩以上,全面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形成一批地力高、生态好、旱涝保收的农业生产基地。加强现代农业装备建设,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机械和机械化生产技术,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快经济作物、园艺、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发展,力争到“xx”末,全市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60%以上。
三是加快农业品牌建设。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以加快农业品牌建设为抓手,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名牌产品,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我市农业资源丰富、环境质量好的优势,加强引导和服务,大力发展具有汕尾特色的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全面提升我市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今年要重点抓好金牌农产品的评选活动,评选出我市第一批的金牌农产品和名优农产品。
四是加快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