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园区建设。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园区,要整合技术和资金,向各级农业园区倾斜,进一步完善农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使园区发展成为推广高新技术和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示范区,成为促进农业交流合作与招商引资的平台,成为对外宣传汕尾特色农业的一个重要窗口。市一级要加强陆丰畜牧果林场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大投入,扩大规模,提高现代农业园区的档次。各县(市、区)也要规划建设1-2个农业园区,以此来推动全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
五是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落实和完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扶持政策,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鼓励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合作,推进优势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企业向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集聚。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增强品牌意识、商标意识,兴办经济实体,增强带动农户生产和增收能力。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促进“农超”、“农校”、“农店”对接。
六是大力推进畜牧业三大基地建设。进一步推进生猪生产加工基地、陆丰黄牛标准化示范区基地和肉鸡生产基地三大畜牧业基地建设,促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发展,通过“三大基地”典型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全市畜禽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努力提高我市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二)加快规划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强化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固有之义和基本要求。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结合“三旧”改造,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建设宜居幸福农村。
一是强化规划,推进整治。加大村庄规划编制投入,强化农村规划管理。按照“改造城中村、整治自然村、撤并零散村、保护特色村”的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编制村庄建设和整治规划。至2012年,全市村庄规划覆盖率达到70%以上。“xx”期间,重点针对农村 “脏、乱、差”的现象,大力开展农村垃圾污染、农村生活污水、农村畜禽污染整治,全面提高村庄净化绿化美化水平,打造生态人居环境。力争每年完成10%的自然村整治建设任务,至2020年全市所有村庄基本得到整治。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资金投入,开展示范性名镇名村建设,力争5年内涌现一批名镇名村。
二是强化资金整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要把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整合交通、农业、水利、卫生、教育、扶贫等部门的资金,加大对贫困村住房、道路、饮水、农田基建、产业发展、学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推行“整村推进”,整合资金投放。加快贫困户家庭的危房改造,列入改造计划的贫困农户危房做到应改尽改,全部改造完成。坚持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大力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支持贫困村改善卫生环境,加快贫困村教育、医疗、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努力改变贫困村落后面貌。
三是切实抓好城乡绿化,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以深入开展“万村绿大行动”和创建林业生态市、县活动为载体,着力构建城乡绿化一体化新格局,不断提高全市林业生态质量和水平。抓好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利用中央、省的投资,认真实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改善我市的生态环境状况,构筑区域生态安全体系。要继续把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放在首位,切实抓好,争取将生态区位重要和生态脆弱地区的森林、林地全部纳入生态公益林范畴,逐步使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达到200万亩以下,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的比例达到45%以上。
(三)加强水利建设,增强城乡抗灾减灾能力。当前,要抓住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全面推进水利工程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一要加快推进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加固工程。今年是城乡防灾减灾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收尾的一年,目前全市在建城乡防灾减灾工程有18宗,在建病险加固工程有45宗。各地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和强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快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进度,确保在4月15日前全面完成城乡防灾减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建设任务,顺利通过省的考核。二要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我市农村饮水不安全的总人数为102.049万人,分列在60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中,总投资约3.85亿元,目前已完工50宗,解决饮水不安全人数近70万人。今年的4宗工程要力争在上半年前完成招投标工作,确保在年底完成建设任务。各地要积极推进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将这项民生工程落到实处。三要推进“百里爱海工程”建设。“百里海堤爱海工程”建设的海堤全长238公里,总投资15亿元。目前已经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