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我们党努力提高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能力。我们党和国家要在世界新格局中处于更加主动、更加有利的地位,就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分析国际形势,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前作出科学判断,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趋利避害,掌握战略上的主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科学、准确、冷静、清醒,才能不为纷繁复杂的现象所迷惑,不为一时的困难、挫折而动摇信念和丧失目标,从面正确把握前进的方向。
二是能否抓住战略机遇期的问题。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前进,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这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严峻挑战。抓住机遇社会主义事业就可乘势而上,丧失机遇则有可能由盛变衰。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1世纪的头20年,同样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只有牢牢把握住这一战略机遇期,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3、党内形势──党的自身状况及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也要求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第一是党的历史方位发生根本变化。关
于这一点,太平天国早衰早亡的教训可谓教训深刻。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农民革命运动。可是这场运动从洪秀全率众起义开始,到占领南京建立“大顺”政权,再到“天朝”覆灭,仅14年的时间,从表面上看是因为内部不团结,奢侈腐败之风盛行,非人化的社会管理导致丧失民心。但从实质上看,其早亡的根本原因是其领导层不能适应自己历史方位的变化,不抓执政能力建设,执政能力低下所致。目前,我们党的历史方位已经发生了“两个根本性转变”:从夺取政权到长期执政的转变,从受外部封锁、实行计划经济到对外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正因为如此,党的几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指出,要重视和研究执政能力(本资料权属论文范文网,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cn)问题,“不好好研究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坚持不了党的领导,提高不了党的威信”。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江泽民同志强调:“我们必须继续围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进一步解决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六大以后,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当作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