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实践:立足粮食,努力实现“三同”
众所周知,粮食既是民生问题,也是经济问题、政治问题。自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以来,粮食市场、粮食价格全面放开,粮食收购主体迅猛增加,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工业化、城市比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加入WTO 后国内国际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快速形成,作为我们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亟需根据粮食经济发展变化所特有的规律,重新定位粮食行政管理职能和粮食经济的发展方向,加快粮食经济的发展壮大。这就是执政能力建设在粮食系统的具体实践。在这一部分,我想谈谈****粮食经济在执政能力建设的全新理念指导下加快发展的三点设想,与各位商榷。
(一)同地方经济相融,着力于全方位、全过程效益的提高。要规划好粮食生产布局。针对我县资源优势,规划推广优质稻米、双低油菜等,努力打造具有我县特色的粮食主导区。要发挥好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规划好粮油工业的发展。利用产粮大县的基础条件和优势,融人地方产业结构,加快粮油工业建设。运用科技手段改造提升传统粮油工业,通过资产重组和招商引资(运用外资和私营资本)做大、做强、做精我县粮油工业。尤其要规划好粮食购销新格局。加快改制、改组国有粮食企业,重构我县粮食购销新版图。要进人大流通、大市场,求得新空间、新效益。要建立起既方便农民卖粮,又能有利于企业发展并运用新机制运作的购销龙头企业,以“订单”等方式加强与农民合作,以利益同享、风险同担、激励约束新机制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
(二)同国际经济接轨,着力于标准化、优质化、产业化水平的提升
制定好粮油产品质量标准,大力实施粮油产品优质化工程,以标准化和优质化带动粮油产业上水平。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制定和实施无公害、低残留、生产资料等投人品制度,大力推介绿色粮油、有机粮油,构筑无公害粮食生产工程。同时推进粮油优质化,加快粮油产品结构调整速度。在粮油加工过程中,制定和实施“绿色流通链”,严防储藏、运输、加工过程污染,实施“放心米、面、油”计划,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确保粮油质量,确保居民食用安全,力争不受绿色壁垒阻挡。要重组粮油产业链条,推进和强化“工商”“农商”“工农”“银企”“银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