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农村商业网是抓大农村消费、搞活农村流通、繁荣农村市场的重要举措。“十一五”时期,各级各部门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机遇,逐步建立起以×××店(大中型超市、连锁店)为龙头、以乡镇店为骨干、以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点,规范农村市场流通,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保障农民方便消费和放心消费,同时,要建立起各类农产品专业市场,让现代流通网联通乡村。
第三,推进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建设新农村,要从关系人民群众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的事情抓起,要把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供公共产品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重点抓好“园、教、医、文”等四个方面的发展。
一抓“园”,就是探索具有恩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路子,加快建设农村文明生态家园。要继续推进以沼气池建设为龙头,以“五改三建”为抓手的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我州探索的“五改三建”(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栏,建池、建家、建圈)模式,得到了国家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被誉为“恩施模式”向全国和全省推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多次肯定我州的生态家园建设既有创新,又有特色。实践证明,以沼气池建设为抓手,以“五改三建”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家园建设模式,是具有恩施特色的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实践,是我州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是符合全州实际、符合广大农民意愿和要求的,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完善和发展。各地务必要抓好用好这个有效载体,在推广中要因地制宜,切合实际,不断加以创新、完善,尤其要与农村能源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其内涵,从根本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沼气池建设是“五改三建”的核心和基础,“十一五”期间,全州农村适宜地区将基本普及沼气,建成万口沼气池,建成全国生态家园第一州。
二抓“教”,就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发展农村教育为支撑。从农村教育的状况来看,农村教育整体水平与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十一五”期间,要抓住国家大力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有利机遇,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进一步优化农村教育布局,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农村教育要努力实现“四个基本”,即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消除中小学级危房,基本化解“普九”债务。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整合职业技术资源,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新成长劳动力的技术培训力度,每年培训农民万人,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三抓“医”,就是加快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小病靠拖,大病等死”、“小病医不起,大病医不活”、“致富十年功、大病一日穷”,这是广大农村中存在的见怪不怪的现象,这应该是农村卫生医疗卫生的无奈。如果没有农民的健康,哪有农村的小康?加快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更是我们各级政府必须肩负的政治责任。虽然基本实现了村村有卫生室,但大多数都是低水平,功能不完备,设施不齐全,发挥的作用有限。“十一五”期间,各级要坚持把医疗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努力建立健全稳定的政策性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尤其要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的建设,建立一批以公立医院为主导的“平价医院”,让广大农民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同时,基本建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使以上的农民能享受农村合作医疗,努力使农民群众能够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和大病救助。
四抓“文”,就是农村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近几年来,农村经济在逐年稳步发展,但广大农村正在沦陷为文化的“荒漠”,成为“被文化遗忘的角落”。现在的农村文化现状怎样?有人把它概括为“三叫四难”,“三叫”就是“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四难”就是“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如果没有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封建迷信就会抬头,邪教就会盛行,赌博风人情风就会泛滥。“十一五”期间,各级要把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一是要建设和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按照“县有文化馆、乡有文化站、村有图书室”的要求,健全农村文化网络。抓住国家实施“亿万农民健身”工程机遇,逐步建设适应农民基本需要的群众性体育健身设施。要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发展工程。“十一五”期末,全州要力争实现户以上的村庄通有线电视。二是既要“送”文化,更要“种”文化。坚持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送科技下乡、送书下乡、送法律下乡,让文化之“水”解农民之“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