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要“种”文化,广大农村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乡土文化”和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民族文化,散布于广大农村的“乡土艺术家”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他们的艺术养分直接来自于农村,和农民存在着天然的相通性,他们是农村文化中最活跃的因子,要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文化中的作用,弘扬民族文化,传播先进文化。三是要继续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广大农村倡导一种健康、文明、科学的新风尚。希望的田野有了文化的滋润,才能更加欣欣向荣;勤劳的人民接受文化的熏陶,才能生活得更加幸福美满。
第四,努力健全和完善农村基本制度
健全和完善农村基本制度,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要保证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落实不动摇,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要把中央和省出台的扶持“三农”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政策对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效力。“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健全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和民主政治制度。
一是进一步健全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是推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重点抓好“两稳定”、“两改革”和“两建立”。“两稳定”即要长期坚持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和稳定农村的土地制度,这是稳定农村、稳定农民的“基石”,长期稳定这两项制度,农民群众才敢放心放手的在承包土地上加大投入,创造财富。同时,按照“有偿、依法、自愿”的原则,建立起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资源向大户集中,以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两改革”即要不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两建立”即建立起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和覆盖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在确保中央和省转移支付、涉农项目落实的基础上,州×××市新增的可用财力向“三农”倾斜;基本建立起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农村低保、农村救灾救助体系,让广大农民享受基本的社会保障。
二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民主政治制度。重点抓好“一加强”、“一推进”、“一提高”。“一加强”就是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按照“五好”的要求,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村支“两委”刚刚换届结束,这一届新班子承担着组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任,因此提高新进人员素质迫在眉睫,各级要依托各级党校,抓好分级培训,力争用—年时间,把新进人员全部轮训一遍。继续实施好“工程”,使所有的村级组织都有办公活动场所。“一推进”就是要切实推进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权利。要抓好“一事一议”、“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有效载体,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一提高”就是要提高依法治村的水平。切实抓好农村“五五”普法活动,努力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抓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推行“治安中心户”建设,建立起群防群治的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打击地方黑恶势力,确保农村长治久安。
三、加强领导,创新工作方法,强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保障措施
推进新农村建设,既需要创新发展思路,突出工作重点,也需要更加务实、更加有力、更加富有操作性的新措施,要努力使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环环相扣,通过重点目标的大突破,提升整体推进水平。“十一五”期间,重点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深刻领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字方针的要求,深刻领会省委对“十一五”农业农村发展的部署要求,切实加强对农村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在手上,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发展战略,提出指导原则,研究支持措施,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分管农村工作的负责同志,更要切实负起责任,既要为党委、政府领导新农村建设工作出主意、当参谋,更要把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贯彻好、落实好。要建立新农村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问题。尤其要把“统筹”二字落到实处,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发展,逐步实现公共财力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民主法制向农村推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规划先行,科学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规划是“龙头”。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着眼全局,立足长远,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全州要形成两个规划体系,即以县市为单元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体系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