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班
13
29
10
对比班
6
23
23
班别
很大提高
有一定提高
没有变化
一年学习后数学的表达能力
实验班
14
27
11
对比班
8
23
21
表五的数据说明:在实施数学交流的课堂教学方式后,学生在对老师的认识上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学生对自己班级的认可程度,班级中的学风、班风都较对比班有较大提高。并且数学的表达能力也较对比班提高明显。
5、对提高中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实验效果及效果分析
(1)实验表明,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能提高数学学习兴趣,改善数学学习的态度。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这种个性心理倾向一般总是伴随着良好的情感体验。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学习活动积极探求认知的心理倾向,表现为对数学及数学学习的爱好,对数学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由表中的数据可知,数学交流的介入,能明显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态度。因为数学交流中对数学问题探索中的成功体验,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自我表现等无不给予学生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极大地保护和促进着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表明,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能增强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教师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
而在交流的课堂中,课堂是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学习与学生相互作用的场所.既有学生活动的自主探索过程,又有教师的适度指导,还有学生的交流合作,取长补短,学生在这种学习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自主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学意识。
(3)实验表明,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由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提高数学交流能力的教学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是因为数学交流能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观念的提高和转变,而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态度的转变又进一步推动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从而促进数学成绩的提高;同时数学交流能有效的增强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帮助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主体意识的提高,必然推动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而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又使数学学习活动的效益提高,从而促进了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4)实验表明,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能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利于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中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