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合作医疗、职业教育等方面的配套支出,中央财政支农资金将突破4000亿元。二是省里也将相应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2006年,全省安排农业方面资金达44.9亿元,比上年增加12.5亿元,增长幅度为38.xxxx,而且今后财政专项支出还将重点向“三农”方面倾斜。三是我市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具有一定的独特优势。近几年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在全省经济综合实力位次快速前移,加上我市与其他农业大市比,工业比重大,农业人口少,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相对较强。面对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全力抓好新农村建设,否则就是对的发展不负责,就是对全市3xxxx农民不负责。
二、准确把握和牢牢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既不能一蹴而就、急于求成,也不能只说不做、年复一年,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按照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既要注重抓好当前工作,突出解决好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急难问题,又要积极谋划好新农村建设的中长期工作,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按照全市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我市新农村建设的近期目标(今年要做的主要工作)是:完成全市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工作;试点工作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河、大四站两个试点镇和2xxxx试点村经济发展要有新起色,农民收入增幅要有新提高,试点村基本完成通村路、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一批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项目,村容村貌有明显改观;全市“五个好”乡镇党委和“五个好”村党支部分别达到8xxxx和7xxxx以上,2xxxx以上的村进入省级或市级文明村行列。
中长期目标是:农村生产力有较大发展,现代农业初具规模,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xxxx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xxxx;农业结构趋于合理,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xxxx以上,比全省平均水平高xxxx百分点,年均增长12.xxxx以上,在全省率先实现“主辅换位”,5xxxx的乡镇实现一乡一业、3xxxx的村实现一村一品的格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形成规模和优势品牌;农业产业化经营达到新水平;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全市所有乡镇和5xxxx以上的行政村通四级水泥路面,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xxxx以上,基本实现饮水安全,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8xxxx以上,村村通电,广播电视和通讯网络全覆盖;基本消除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及污水对农村环境造成的污染,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由7年提高到8.5年,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明显提高;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网络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xxxx以上,农民就医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基本健全;农村基层民主和精神文明建设达到新水平,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发展农村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二十字”总要求的首要任务。各地都要结合自身实际,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把致富产业和项目落实到每个乡镇、村屯和农户,保证每户农民都有一项致富产业和项目。一是要提高种植业标准化水平。由于我们的耕地有限,要想在种植业上增加收入,必须提高种植水平和单产效益。现在我市的种植业离标准化还很远,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搞过农业的人都知道,秋整地是农业标准化基础的基础,其中的好处大家也都清楚,可现在很多农户秋天连秸秆都不割,更谈不上秋整地了。种植业标准化上不来,在土地上的收益就上不来,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几户农民地挨地、垄挨垄,种植相同的品种,但产量相差的却很大。就拿烤烟来说,种的好的一垧地能产4500斤,种的不好的只能产3000斤,按照去年的价格效益相差600xxxx。这就是种植水平的差异。因此,必须积极推进标准化种植,推广优质专用新品种,严格农时标准,普及农业先进适用技术,通过发展农机合作社,尽快扩大深松、深翻整地面积,不断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要继续扩大绿色无公害棚室蔬菜和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棚室蔬菜是土地产出效益最高也最稳定的一个产业,特别是新兴和桃山两个区,耕地面积小,又有近郊优势,要尽快退出大田作物生产,把仅有的土地全部发展棚室蔬菜和经济作物。当前,要集中抓好春耕生产,抓住晴好天气,加快播种进度,力争一次播种保全苗,为今年农业丰产、农民增收打好基础。二是要加快主辅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