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保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资金需要。抓住邮政储蓄制度改革的机遇,用市场化手段引导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
第五,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这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一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无论全国、全省还是我市的实践都证明,凡是搞得好的村屯,一定有一个好的基层党组织和一个好的带头人;反之,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无所作为的,无论自然条件多么好,农村经济也发展不起来。所以,我们要结合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重点培养一批像华西村吴仁宝、兴十四村付华廷和我市前山村刘东良这样的好带头人,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心骨。要深入实施“双培”工程,组织农村基层干部到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二要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发挥村民委员会在村级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主体作用。认真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全面实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让广大农民群众选择自己信得过的领头人,把那些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群众信得过、致富有本事的人选进村委会班子。三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八荣八耻”教育为重点,切实加强农村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大力开展和谐乡村、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塑造农村新风貌。全面开展农村普法活动,增强农民法制观念,依法表达诉求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全面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加快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新型农民。
三、引导农村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几个关键性问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和主要任务,准确把握国家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才能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目前,我市农村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普遍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如不及时纠正,就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思想障碍。
第一,要摆正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和农民主体的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既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也需要社会各届的帮助,更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hjt总书记指出,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政府是主导,社会各界要参与。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是依据乡村实际,搞好科学规划;组织有效财力,加大投入力度;突出工作重点,搞好分类指导。社会各界参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辅助力量。要鼓励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广泛开展帮扶帮建,加大人才、智力资源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形成全社会共同促进农村发展的合力。广大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和关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仅有政府推动和社会参与是远远不够的,农民群众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正像左己省长讲的那样,单靠送送不成新农村,光靠等也等不来新农村。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
要引导农民正确认识自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应发挥的作用。最近通过深入农村调研和对接我们发现,部分农村干部和农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有的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是政府部门的事;甚至简单地把新农村建设等同于新村庄建设,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政府给农民建设一个新的村庄,农民搬进去新农村就建成了;还有的单纯地在等上级和帮扶部门给钱给物,向帮扶部门提出了不切实际的要钱要物数目。这些认识上的偏差说明我们的宣传还不够广泛深入,农村干部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政策理解还不全面、不准确。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只把宣传教育停留在干部层面上,而应把广大农民作为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使农民知道为什么要建设新农村,新农村都要建什么,怎么建设新农村,以谁为主建设新农村,知道新农村建设政府做什么,帮建部门帮什么,农民自己干什么,从而引导农民主动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调动广大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要妥善处理好积极推动与尊重农民意愿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有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组织推动,但在推进过程中必须尊重农民意愿,不能包办代替,不能搞行政命令,这是中央和省委重点强调的原则和基本要求。我们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为农民谋福址,所以一定要以农民满意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到广大农民的承受能力,防止急于求成。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决不是朝夕之功,更不可能一蹴而就,要考虑到农村的发展现状,正确处理好阶段性任务和长远目标的关系,不能下不切合实际的指标,房屋建设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