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能有针对性,才能起到实际效果。我还有一个感觉,每次推荐市级以上优秀教师,都很难推或推不出。什么原因?平时此项工作没做好,不是教师中缺乏典型,而是我们没有注意挖掘和发现!不深入教师中去,怎能发现典型?不树正面典型,学校又怎能有正气?不弘扬正气,学校又谈何发展?因此,深入程度决定着能否及时发现问题、发现典型、发现苗头。三是学习思考程度。要肯学习,肯思考,能及时学习党和国家的新理论、新政策,深入学习新的办学理念,并能自觉运用到管理工作中,推动学校发展。我以为,如果一个领导的管理工作出现迷茫,出不了新举措,找不到解决新矛盾的好办法,那一定是因为停止了学习思考。肯投入、能深入,但不去学习,不去思考,还是不行的。肯学习、肯思考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是最能体现思维状态、创新意识和工作水平的智慧活动。学习思考程度决定着能否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能否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能否不断推动工作取得新成效。四是令行禁止自觉程度。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与上级主管部门保持高度一致。这方面,我们大部分校长做得不错,局里强调过的一些要求,都能很好地执行,比如工作日中午禁酒,基本上做到了。但也有少数同志令行禁止的自觉程度还不够。
第二方面是能力。能力表现有三项指标:用人、出主意、出成绩。一是能充分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强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实行制度管理、民主管理,注重激励导向,做事公开、公平、公正,在教师中有较强的感召力;二是有主意,有办法。对学校的重大事项,决策科学,思路创新,措施得当,作风果敢,操作稳健;三是能积极开创工作新局面。办学理念先进,管理科学规范,注重特色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校不断发展。具体地说有两条衡量标准:(1)能结合上级政策和学校情况开创性地开展工作;(2)学校工作每年都有新的进步。
第三方面是自律。能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廉洁自律,具有较强的人格魅力和感召力。领导干部,不管职位高低,都是群众眼中的一面镜子,一要干事,二是干净。管住自己,才能管好自己所带的队伍,才能理清、理顺你的工作关系,要切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古训。我们有的校长自律不严,表现为不够大气。前面在讲校长调整时,我说到许多同志表现出很高的风格。但也有些校长与我想象的相差甚远。我以为,自己的事是小事,组织上的事是大事,组织上会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关心的。横溪有一对教师夫妇,孩子在区高中读书,生了重病,无人照料。他们不符合调动规定,我们得知情况,还是帮他调了上来。让大家当校长,是委以重任,也是给你们一个锻炼、提高的平台,我想理应以事业为重,以大局为重,以工作为重。
第三,谈谈学校管理。第一个问题:学校管理者的第一资本。成就任何事业都必须有足够的资本。领导事业也不例外。那么,对于领导者来说,第一位的资本是什么?我觉得应该是善于识人、善于用人。能够准确识别人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的领导者,是最具资本实力的领导者,也是最有希望获得成功的领导者。作为一名校长,你有没有、有多少“第一资本”,归根结底要看实践,要看你究竟发现和使用了多少真正的人才,是怎么使用人才的;要看在你那里,人才是越用越多还是越用越少,是不是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第二个问题:学校管理的重点。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大家总会感到,受到社会关注最高的是“教学质量”,广大家长议论最多的也是教学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不重视教学质量的教师,就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一个忽视教学质量的校长,就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校长;一个没有教学质量的学校必将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因此,学校要发展,教学质量就必须要上去。质量是生命线。从全区来说,创教育名区,最终要靠全面、突出的质量来支撑、来显现!我们的各位校长无论是站在学校自身生存发展的角度,还是站在创教育名区的角度,都要花心思、下力气,把教学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重点抓实、抓紧、抓细。而教学管理的重点是课堂管理,要向课堂要效益,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第三个问题:学校管理的理念。我提出要弃“学校管理”的理念、扬“学校激活”的理念。这既可以说是管理理念的创新,也可以说是领导方法的创新。学校工作的特点,主要是智力劳动,需要人的内在积极状态和自觉意识,刚性的规定要有,但不能仅靠刚性约束。学校管理与学校激活的本质区别在于立场不同,学校管理是以官位为本,采取控制、居高临下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