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行政许可项目36xxxx,与×××23xxxx相比,多出13xxxx。还有一些名义上不属于审批的事项,有的借备案、核准为名,仍然把持着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审批权;有的把一些无关疼痒、无权无利的事项下放,而有利可图的事项仍留在手中。保留下来的项目,审批环节多,政出多门、多头审批;进入窗口的,现场办结率低,明进暗不进、前店后坊、“两头受理”现象还很普遍。目前进入市行政中心只有2xxxx单位,占38.6;进中心项目25xxxx(含3xxxx非行政许可项目),占66,但真正在中心办理的只有9xxxx项目,占24,仍有一些单位以各种理由拒绝或拖延项目进中心。进中心的项目一表制迟迟得不到推行,有的收费往高限靠,有的只收费不服务。群众形象地说,行政中心有些窗口,就象医院挂号室,只挂号不看病。
三是不顾发展大局,“三乱”屡禁不止。少数部门执法随意性较大,自由裁量权过大,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乱检查、乱评比、乱培训时有发生。一些行政执法部门及工作人员,不是执法为民,不是为发展服务,而是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有的以权代法,以罚代管,以罚代教,一罚了之;有的甚至以各种名义到基层、企业和服务对象那里吃喝玩乐、吃拿卡要。
四是中心意识不强,部门本位主义严重。少数部门和单位中心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部门本位主义、小团体意识严重,一事当前,不是看大局,看发展,而是首先考虑部门利益、个人利益,把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有些行政执法部门有利可图则管,无利可图则推,影响了政府的形象。一些部门各自为政,对协调办理、联合办理的事项讲条件、打折扣,相互扯皮,左右推诿,甚至上交矛盾、拖着不办。
五是政令不畅,“中梗阻”现象仍然比较突出。群众反映,现在是“上头着急,下面着急,就是中间不着急”。有的地方和部门对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不敏感,行动迟缓,不按照要求贯彻落实。市委要求各地各部门4月15日前上报学习贯彻省市机关效能建设动员大会情况,至今还有部分单位没有报送材料。一些部门对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工作,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有的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致使许多工作有部署,无落实;有的领导干部怕得罪人,怕民主测评不过关,怕丢选票,工作不敢大胆负责,遇到问题绕着走,致使有些工作久拖不决,贻误事业。
六是服务质量不优,行政效率低下。机关存在的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的现象仍然没有解决。一些职能部门政务公开还不够彻底,服务承诺、首问负责等制度流于形式;有的机关干部作风官僚,对群众要求解决的问题和事情漠不关心,上推下卸;有的工作没有激情,不在状态,懒散懈怠,办事拖拉,履责不到位;有的能力不强,办事不力,浑浑噩噩,工作质量不高;有的怨天尤人,牢骚满腹,只谋人,不谋事,不干事,搞内耗。
七是纪律松散,好人主义严重。有的单位纪律松弛,制定的制度不执行,不监督,形同虚设;有的机关工作人员上班迟到早退,利用上班时间办私事,利用办公电脑打游戏、打扑克;有的工作时间不在岗,自由散漫,东游西逛,打听、散布小道消息,随意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有的干部习惯于当“好好先生”,你好我好他好,只讲交情、私情,不讲原则,公事私办,私事公办;有的利用公款吃吃喝喝,你来我往,拉拉扯扯。
八是诚信意识淡薄,损害滁州形象的事时有发生。少数地方和部门言而无信,对社会和群众公开承诺的事项,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特别是对外来投资者,答应的政策、条件和服务,大打折扣不能兑现,在外来投资者中产生了恶劣的影响,严重损害了滁州形象。少数领导干部缺乏讲诚信重承诺意识,习惯于说大话、说套话、说好话,言行不一,久而久之,在群众中信誉扫地。
上述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单位和个人身上,但危害极大,严重影响了滁州又快又好发展。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但根本原因在于行政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