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大群体的专业村基础上,大力发展规模经营。根据各地的实践,积极探索和推广适合当地资源和发展特点的规模经营模式,把高标准园区、集中专业小区及家庭牧场和养殖大户等不同层次的规模经营加以规范化,形成合理的规模梯次,提高鲜奶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今年,全省要新建千头以上的高产奶牛园区10处,建设存栏300头以上的奶牛饲养小区(牧场)12xxxx,发展10头以上奶牛专业户500xxxx左右,使奶牛的规模经营比重由目前的45提高到50,到2005年这一指标要提高到70。第三,在确立重点市县、发展规模经营的基础上,要规划和建设一批奶业优势区、集中带,把国家“奶业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具体化,围绕雀巢、完达山、伊利、光明、黑乳等大型龙头所覆盖地区,加快建成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奶源基地,使之与加工能力的扩大相适应,形成优势更加明显的产业带,使全省奶业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
2、以科技进步为重点,良种良法配套运用,尽快在提高生产水平上实现突破。
产业的竞争实际上是生产水平、产业素质、科技实力的竞争;没有竞争力的产业是没有希望的产业,基地生产水平的提高,是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基础。只有尽快提高基地的单位资源产出水平,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单位产品成本,才能为乳品业的发展与壮大打下坚实基础,才能把资源优势真正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首先要在推进良种工程建设上有新的突破。良种是提高生产水平的基础,是加快奶业发展的重要内在条件。必须把良种的繁育、引进和推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通过扩大良种规模和比例保证单产水平和效益水平的不断提高。现阶段,引进发达国家的良种,采用优良冻精配种,扩大胚胎移植乃是尽快缩小生产水平差距的主要办法。去年,我省从澳大利亚选购了2300头优良奶牛,今后视需要还将组织进口一定数量的良种奶牛和部分优秀种公牛。要把进口奶牛真正养好,使其发挥应有效益,同时认真做好第二批进口牛的准备工作。通过优良冻精的广泛应用和高产母牛的引进扩繁,不断扩大高产奶牛的数量和比重。要继续抓好家畜胚胎移植中心工程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扩大供体畜饲养规模,今年要完成3000枚胚胎的生产任务。要认真抓好冻精生产和人工授精工作,全面实现优质精、全冻配,从而为奶牛群体的改良和单产的提高奠定遗传基础,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达到奶牛良种化目标。其次,要大力普及良法,特别是规范化饲养技术、优质牧草和青贮利用技术、先进管理技术等,为发挥品种性能、提高生产水平创造条件。一是要加大奶牛科学饲养管理规程的推广力度,使每个场、区、大户都有一本规程光碟或规程手册,迅速扩大科学管理规程、先进饲料配方、疫病防治知识和繁育改良技术的推广面,配合轮牧、休牧制度积极推行奶牛全舍饲。先进规范化饲养技术没有推开的地方要先从树典型抓起,逐步扩大推广面;已经推开的地方要提高标准,尽快实现与国内外先进标准接轨。二是要提高优质青贮饲料的推广应用水平,这是一项最简便易行、见效最快的饲养技术,必须加快推进步伐。今年青贮种植面积要达到20xxxx亩以上,做到每头奶牛年饲喂青贮5吨以上,2005年每头产奶母牛饲喂青贮达8吨(其它品种如肉牛、肉羊等也要推广饲喂青贮),确保奶牛单产水平每年提高200公斤以上;今年重点奶牛基地市县群体单产要突破5.0吨,到2005年全省奶牛单产水平要达到5.0吨以上,基础好的牧场要努力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三是要积极研究、引进和推广一批奶业生产先进技术,特别是高产技术、高效措施和创新成果,进一步提高奶业的科技含量,从而为达到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要求奠定基础,为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积累后劲。
3、以不断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为重点,切实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尽快在提高市场竞争力上实现突破。
龙头企业是发展产业化经营的核心,是牵动奶业发展的主导力量,是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主要载体。因此,无论从当前还是从长远出发,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都必须把扶持龙头企业建设做为一件大事来抓,不断提高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对基地的牵动能力。今年,要继续按照改革、改组、改造并举的原则,进一步强化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和指导。首先,要继续推进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下决心走资本多元化之路,既可以为企业快速发展募集资本金,又可以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产权基础。特别是那些所有制单一、运行机制潜藏危机的企业,要加快以股份制、公司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步伐,通过改革体制来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矛盾,使企业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其次,要大力支持大企业集团和优势企业兼并和联合中小弱企业,壮大企业规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和产业集中度。对此,大企业、优势企业要有前瞻性和积极性,弱小企业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推进企业重组打开新局面。对具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