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突出产业定位,优化战略选择。县域经济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农民收入状况、城市化进程、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等,而发展县域经济的核心在于产业定位。从我县情况看,产业定位要着重考虑“大”、“民”、“净”、“特”、“聚”五个方面因素。一是“大”,就是要上大项目、上大企业。企业不大,就难以延伸产业链,形不成集群,提高不了市场占有率,最终缺乏竞争力,这是影响我县产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近几年,我县上了不少项目,但项目个头不大、好的项目不多、带动能力不强。因此,要把企业的做大做强作为产业目标,通过更加积极的招商引资,广聚各类资源,力争引进一批基地型、龙头型的大项目和大企业落户尤溪,带动相关产业集聚,形成对县域经济有效的拉动作用;要着力培植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通过良好管理、灵活经营,锻造人才、提升能力、开拓市场,发展壮大。二是“民”,就是要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的活力来自于市场经济中“经济人”对利润和企业规模的不懈追求,来自于市场经济中敢于拼搏的精神。我县经济的希望在民营,问题也在民营。主要是民营经济的总量不够,竞争力不强,好企业不多。因此要把发展民营作为今后的产业战略来抓。三是“净”,就是要发展无污染的产业。县域经济不仅要追求经济增长,更要追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总体上看,我县经济的发展,保持了可持续的态势,GDP可以说是绿色的,因此我们在产业选择上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观念,抛弃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顾经济增长、不顾环境保护或先增长后治理的传统观念。四是“特”,就是要发展具有特色的产业。“特”意味着精而少,意味着供不应求,意味着有市场,意味着有效益,意味着有核心竞争力。从我县的实践看,三林木业特在它的产品,金门春特在它的原材料,三恒竹木特在它的价格。所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我们必须在“特”字上下功夫,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为市场提供特色的产品和服务。五是“聚”,就是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产业集聚。具体地说,要在纵向上发展具有产业关联效应,在横向上发展相同或类似的产业,形成聚集经济。现在产业集群已成为最主要的投资软环境,为什么很多企业不来尤溪,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尤溪缺乏产业集群,原材料来源少、成本高。浙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形成了聚集经济,如领带、袜子、纽扣、圆珠笔、打火机、珍珠等生产和加工都是典型的聚集经济。因此,必须把产业聚集作为产业战略来抓。
三、盯紧抓实,攻坚克难,务求实效,全力推进项目工作上新水平
加快发展是尤溪最大的政治,最根本的任务。项目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重中之重的任务。项目带动追赶战略是抓发展、促发展的重要抓手,是落实县委基本工作思路的着力点,要按照“突出突破、做大做强”的要求,持之以恒、长抓不懈,真正做到用项目提升优势、用项目落实服务、用项目检验成效、用项目推动发展。
1、项目意识要强。在全县“三个一”项目工作汇报会上我讲过,做好下半年项目工作要增强五种意识,就是要增强进取意识、能动意识、危机意识、项目意识和责任意识。今天,就不再敞开说明,这里突出再讲讲项目意识,当然这个项目意识还包含其他四个意识与更多方面的内容。
一要总结经验,增强信心。回顾这几年来项目工作,我们有以下几条基本经验值得总结提高:一是思路决定出路。没有切合尤溪县情、乡情的好项目工作思路是不可能有好的出路的。这几年,我县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应用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两个科学论断来指导,不失时机地确立项目带动追赶战略,推进建设新兴工业县,调动了全县上下各方力量,共谋发展、共议发展、共促发展,加快发展的势头正在形成,可以说这也是一条和谐崛起的尤溪路子。二是力量决定数量。项目的个数、大小与所花的力量功夫成正比。下大力,招大商;不出力,难招商。近三年来我县新上的民营项目数比此前二十年的总和还多,就是最好的佐证。目前,我县的发展形势之所以比部分山区县市来得好,就是因为人人都在跑项目,人人都在花气力,人人都在抓招商。不是说空话、喊口号,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不是守株待兔,而是不远千里去招商。三是力度决定速度。力度大,速度才快,反之就慢。三林木业、广益纺织等企业项目在一年之内建成投产,与一些领导干部搞好鞍前马后服务、同业主共商大计是分不开的,这表明大家跟踪服务项目工作的力度比较大;同时县里对各级领导进行严格的考核,根据任务完成情况严格兑现奖惩,也显现出县委、县政府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