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项目(招商)办法要多。2004年泉州市全市1万多家纺织服装企业生产总值达700多亿元,这简直是个奇迹。泉州的发展除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之外,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其拼搏精神和各种项目招法。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虽然尤溪先天条件不足,但是同样也可以有所作为,自从实行“三个一”项目工作机制以来,全县上下众志成城、铁心拼搏,取得了前所未有成绩。在这过程当中,我们至少懂得了什么是项目,项目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而且看清了自己,与人家相比,我县的项目一直是不够多、不够大。而且项目工作各种能用的办法基本都用上了,想要超越自己、靠近他人,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间,拼到最后还是要拼办法,就是要“拼门路、拼服务、拼胆识”。
一是拼门路引进项目。说起“七大姨八大姑”、盘根错节的各种关系,有的同志在一些小场合头头是道,说起找门路、上项目他们就不敢大声说话,也常听到一些同志说,某某亲戚朋友在深圳、在温州、在上海,但是他们的亲戚朋友具体在做什么却不清楚。这一点是很致命的薄弱点。穷人之所以穷,主要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不善于结交富人,不知道富人在做什么。找项目、引项目、上项目也一样,如果你成天窝在家里不出去找门路、攀关系,那么哪来有好兆头。拼门路主要就是抓好关系,关系就是信息,关系就是资源,关系就是生产力。抓开放、上项目必须抓关系,这是工作中得出的经验。尤溪在外工作的人员较多,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宝贵的人缘关系优势,让他们为尤溪的发展出主意、想办法、引项目。人说,山沟沟里飞出金凤凰是好事,我想,能让金凤凰飞进山沟沟里才是本事。我们拼到底,就是要金凤凰来尤溪下金蛋。
二是拼服务促成项目。只要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就不怕感动不了“上帝”。人是最怕被人感动,业主一旦被感动了,他(她)就会回报给你项目。所以,要按照“三个零距离”的要求,务必百分之百用心来服务。首先,要服务好能人。抓住一个能人,就意味着抓住一个项目;抓住一个能人,就意味着搞活一个企业;抓住一个能人,就意味着带动一个地方致富,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分析本地、本部门有本事的人,善于和能人交朋友,创造良好环境,经常召开座谈会,鼓励他们以商招商,多上项目。其次,要服务好项目。实行跟踪上门服务,提供无偿代理服务,内容包括工商法律法规咨询、企业登记注册、年检、动产抵押登记、商标事务、广告登记等业务以及涉及工商行政管理职权的全方位代理服务,积极为业主排忧解难。第三,要服务好业主。业主是上帝、是能人、也是纳税人,但总体来说,他们在尤溪投资根本目的就是要多挣钱,我们一定要多考虑他们的实际问题,减少他们的办事成本,提高他们的投资效益。只有这样,才能促成更多更大的项目来尤溪落户。
三是拼胆识创造项目。项目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拼的是什么?就是有勇有谋,既要甘用苦力,又要善用巧力,总体上要以苦力为主。靠的是什么?就是创造力,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只要静中求动、非禁即入、“无中生有”就能得到创造启发。“零资源”、“零条件”项目怎么做,从远的来说,浙江人很值得学习,海宁县没有毛皮,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皮革市场;苍南县不产人参鹿茸,一度成为南方最大的参茸集散中心。他们甘于吃苦、敢于冒险、敢赚天下人不敢赚的钱,创造了许多让世人惊叹的经济现象。从近的来说,我县没有纺织原料,也培育壮大了纺织产业,有的乡镇没有一块大的平地,能把投资几千万元的“飞地项目”引进县工业园。这些例子说明,敢于挖项目,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挖项目,不能总是讲条件、讲困难、讲客观原因,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主观能动因素大于固有因素,办法总比困难多,比如借助银企互动,来促动个私企业与各银行、信用联社“银企合作”;通过科技拉动,促进产学研结合、厂校联姻,引进填补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