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营销。首先,加工和转化企业要直接面对农民收购,发展“订单农业”。过去,玉米的流通是从生产者到粮食收储企业再到粮食消费者,这种流通方式主要是政府组织的,因而粮食收储企业只是把玉米当作粮食来收购。现在,玉米的流通主要是由市场调节来实现交换和流通。由于粮食加工企业是把玉米当作经济作物来收购,所以我们要把粮食收储企业这一流通环节短路,让粮食加工企业直接与农民对接,按照加工需要进行收购。其次,按玉米内在质量标准进行收购,并体现优质优价。这既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又可以满足加工企业对内在成份含量的要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第三,减少流通时间和费用。在目前玉米流通体制下,财务、管理、人工、运输成本都较高,储存几个月,就会使整个流通费用更大,形成卖不动、储不下、补不起的局面。要改革玉米流通体制,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国务院28号文件,把玉米营销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缩短流通时间,减少流通成本。在玉米营销中,还有一个保护价的问题。保护价不是保护农民致富的,而是保证农民不受穷的。过去在粮食生产中,国家为了保护农民利益,实行收储企业按保护价收购粮食,补贴直接补给收储企业,收储企业再按粮食等级补给农民。现在,随着粮食购销渠道的多元化,特别是各地、各种类型的粮食企业可以直接参与收购,粮食补贴就不能按照原来的方法补了,而是应该直接补给农民,这样才能保障农民利益不受影响。在补贴方式上,可以考虑按种植面积补贴。
玉米的加工和转化。一方面是成品粮加工。可以加工玉米碴、玉米方便面和玉米饺子面等。另一方面是工业化加工转化。玉米作为工业原料,要体现专用玉米的用途,按照大中小企业并重发展的原则,积极与绿色食品产业接轨,进一步搞好玉米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含量。此外,还要搞好玉米秸秆的利用。我省玉米秸秆资源非常丰富,深度开发利用的潜力较大,要搞好综合开发,努力培育成产业。
发展玉米经济还要与发展大豆经济相结合。要搞好玉米和大豆轮作,发挥大豆的固氮机理,提升地力,减少化肥使用量,实现相互促进和互补,提高产量;实施大豆振兴计划,搞好大豆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