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防风险,强监管,抓创建,全面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防控风险是今年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主要任务,我们去年开展的风险源动态监控、集中治理整顿以及食品药品安全县创建其实都是围绕着这一中心,许多工作还做在了前面。但客观的说,工作虽然开展得早,质量却不高。3月16日,央视一套曝光了XX县的假牛羊肉问题,违法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人家摸得一清二楚,指出的问题切中要害。对这样的大隐患,我们的风险源动态监控工作失了灵,始终没有排查到什么蛛丝马迹;我们开展了那么多专项整治,却没有覆盖到这些违法企业;食品药品安全县搞了一年多,这个地方的状况却没能得到改观。这表明我们发现风险源、监控风险源、整治风险源方面还有较大差距。许多风险隐患就在眼皮底下,查不出、除不掉,长此以往必然要出事。没有被媒体曝光的地方并不意味着不存在类似问题,今后各县(市、区)要认真地进行风险源筛查,必须在发现风险源、监控风险源、整治风险源上下真功夫,在完善长效治理机制上下真功夫。
(一)全面落实食品药品重大风险源动态监控机制,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通过去年一年实践情况看,要使风险源动态监控机制真正发挥作用,我们还需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增强基层监控力量。各县(市、区)可以学习借鉴XX区聘用监管员、协管员、信息员做法和XX市“三有五统”的做法。要出台政策措施,在每个行政村(社区)至少配备1名风险源动态监控信息员,专门负责排查当地的食品药品安全风险源,向乡镇监管机构报告风险信息,把动态监控的哨位放在最前线。信息员可以由协管员、监督员担任,也可从离退休干部、复转军人、返乡大学生中选聘,每月发放一定工作补贴,报告的风险信息一旦被查实确定为重大风险,还要给予一定奖励,补贴和奖励资金要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具体政策措施由各县(市、区)政府制定。二是加大有奖举报力度。各县(市、区)都要建立有奖举报制度,让广大人民群众和所有食品药品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了解有奖举报政策,知道热线电话,动员他们积极投身监督不法行为,及时向监管部门提供案件线索,使食品药品安全时刻置于人民群众监督之下。三是加强风险分析、评估和会商。为确保能抓住重大风险、主要矛盾,明确主攻方向,各县(市、区)每月一次的食品药品风险隐患分析、评估专题会议必须坚持召开,要形成会议纪要,上报到市政府食安办、市食药监局。市政府食安委成员单位每季度也要进行一次风险会商,集体分析研判全市的风险因素,确定防控措施。四是组织专家排查。今年市、县两级都要建立食品药品安全专家库,吸纳一批业内知名的专家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的现状分析、风险研判、科普宣教和应急处置。特别是在风险源动态监控工作中,要在年中、年末分别组织专家开展一次隐患排查活动,请他们对各个环节进行安全“会诊”,对各地风险源排查整改进行跟踪复查,帮我们看看还有哪些问题、有哪些漏洞。对这些专家要给予合理劳动报酬,所需资金由各级财政列入年度预算,各县(市、区)参会领导要把我这次讲话内容向主要领导进行汇报,争取更多政策倾斜,资金投入力度加大。五是加大明查暗访频次。大家要学习借鉴XX市“以电排查”、“以房排查”、“以案排查”的做法,把食品药品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市政府食安办、市食药监局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大风险源复查核查力度,每个月都要派专人到下面进行暗访调查,看看除了各地上报的风险还有什么隐患,整改工作是不是真的落实到位。对于区域性、行业性风险,要挂牌督办。对于因排查不彻底、整改不到位导致风险源一直存在的,要按照规定约谈当地政府及监管部门的有关人员。
(二)监管全覆盖,规范生产经营秩序。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沧州实际,在治理“餐桌污染”方面,要重点开展五项行动。一是深入推进明厨亮灶工程。在去年基础上,以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大型餐饮单位、各类学校食堂、“三院”食堂为实施重点,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确保 70%的餐饮服务单位完成明厨亮灶改造。要鼓励推广“网络厨房”模式,让更多餐饮服务单位接入“药安食美”平台。二是开展农村食品市场、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