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弥补教材不适合朗读的缺陷,《日有所诵》这本书帮了大忙。它是特级老师薛瑞萍主编的,里面选编的都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或传世经典,如童谣、古诗、散文诗等。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分级朗诵,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契合儿童心理特点。
据说如果这套书不是从一年级开始读,而是从中途开始的话,会觉得有点难度,只能降级阅读,比如五年级学生读四年级《日有所诵》,这是因为读这套书时记忆力与理解能力是一年年积累起来的,足见它对学生的作用。
每天晨读的空余时间或周二校本课,我们都会读诗,读得摇头晃脑,手舞足蹈,入情入境。有时候也会当作业布置,孩子们几分钟就可以背诵一首诗。
可能有老师要问,哪来那么多时间来读?其实我是砍掉了读课文的时间。像一二年级课文短小,布置回家背诵好,再在学校背,10分钟全班就能背诵完;有时那天没有课文背诵,整个早上都空出来了。
读的形式多样化,我总是变着法子激起孩子们的兴趣。低年级一般是师生共读,比如精巧诗意的小诗就老师范读后学生读,读时还配上动作,当然不作硬性规定;问答类小诗就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男问女答、女问男答等;诗节排列整齐的小诗就小组轮流读……读诗就像玩游戏一样有趣,又没有压力,孩子们怎能不喜欢?
3、唱音韵古风,传千年吟诵
下面这段介绍来自百度:
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所以也只有通过吟诵的方式,才能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吟诵汉诗在海外一直盛行不衰,不仅在华人中间,而且在日本、韩国等很多汉文化圈国家中,也一直流传,比如日本的吟诗社社员就有百万人以上。
相比之下,中国人教育界广泛推广吟诵还是近几年的事,咱们学校曹准老师就身体力行地带领学生吟诵了一年,我自己作过一次尝试,教过两首诗,那种平仄变化通过朗读中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表现出来,古韵犹存。我们班的学生每次读到那两首诗时自然而然地就吟诵开来。下次请曹准为大家具体讲讲吟诵的事吧。
(二)日有所读(对应“持之以恒”与“博览群书”原则)
1、阅读目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是新课标对孩子们的要求,也就是说平均每天需要阅读1200字以上。这个目标看似很难实现,实则不难,只要动手,每天坚持,自不在话下。我们班的孩子现在是一年级,在校期间每天至少阅读了一个故事,约500-1000字。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速读加快,阅读量将成倍增加。
2、择优选书
“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选对书才能走对路。选书有几个原则:
一是选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书。比如低年级选图画书,即绘本。绘本始创于中国,由日本、欧美等国发扬改进,成为近十来年风行全球的儿童文学形式。它图大字少,一本书一个故事,图案精美,大多是大师作品;故事简单,充满温情与哲理,知识涵盖面广。不识字光看图也能看得懂,且令人想象无穷。用图画书启蒙,能让孩子在最短的时间内爱上书。中高年级可以过渡到纯文字的书,除了经典名著外,现在还涌现出很多儿童文学作家,他们的书颇受青少年青睐。
二是选名著。名著经过多年的传播,一定有它的魅力与价值,读名著的收获比一般文学作品的收获要大得多,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选原著。这是针对外国文学和中国古典名著而言的。那些经过缩减改编的名著其实已经失去了它真正的风采,只有原汁原味的著作,才能得其精髓。
什么书好?不用问我,上当当网泡一泡,你就知道了。好书很多,就怕你钱不够。
3、班级书库建设
(1)图书馆借阅
以前教中高年级时,学校没有大规模提倡阅读的时候,我从图书馆精选了两三百本书,给学生借阅。但是现在每个班都借的话,这种方式就不可行了。图书馆适合孩子读的书不多,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的更少,理论类书师生都不大感兴趣,很多书更适合成人阅读,特别是还有些少儿不宜的书,老师们借书的时候一定要翻阅甄别一下。学校图书馆的建设是我们无能为力的,选购、完善图书的任务还是交给我们敬爱的领导们吧!
(2)学生自带
学生自带书籍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老师省事,学生之间自主交流,但是交流面不够大,很多孩子还是吝于分享。书籍也会良莠不齐,需要老师指导家长们有针对性地购买。
(3)自愿捐赠
捐赠这种方式是向特级老师薛瑞萍借鉴来的。虽然有些敏感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