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老师只用两个星期,就将一册语文教材教授完毕,而且不再布置任何与课文相关的作业,结果个个考试成绩优秀,全班没有一个差生。
小学一二年级是实验第一阶段,本着提前、集中、大量识字的原则,一年级达到1500个字的识字量,先识后写。
第二阶段:3、4年级,她把教材作为读物来读,不需要把课文一篇一篇地教。开始一课时教一篇课文,然后就是一节课讲2--4课。基本上3个星期就教一本书。小学四年级把小学阶段的教材读完。3、4年级的阅读量是普通班学生的10倍以上,学生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视野远远高于普通班级学生。他们给这种教学方法取名为“鲸吞牛食”法,意为多吞食,少咀嚼,再反刍。
五年级进入第三个阶段, 韩老师教学《中华上下五千年》271个故事,学习文言文。进入六年级,学生开始通读《论语》、《道德经》、《世界上下五千年》,教学方法还是以读为主,不求甚解,不做具体的要求,学生能理解多少就多少。
六年的实验下来,体现在学生身上的效果是:课堂上出口成章,引经据典。
(二)设计“米格-25主题魔块”学习模式
即花几节课把一个单元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学习,然后找与这个单元主题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学习,可以由老师找,也可以由学生自找再交流。一期下来,相当于学习了两三倍的课文。
(三)群文阅读
与第二点类似,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培根)一切都能从读书中汲取进来,又生发开去。
作为老师,自己读书可以修身养性,增加见识,头脑清明;把阅读的种子种在孩子心里,以书为师,它会给予孩子直抵內心的滋养,让孩子的心底变得温润、纯净。这样的孩子,将走得更高更远,必将为社会创造更多正能量。
所以今天,我郑重地向在座的各位老师发出号召,让我们一起携手,建设书香班级,营造书香氛围,把阅读的种子种在孩子心里,助它生根发芽,长成一棵茁壮的大树。 《关于课外阅读的讲话稿》
上一页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