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规模还不大,竞争力不强;险种结构还不合理,特别是公众责任险、企业财产险等方面还比较欠缺;保险市场还需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内部管理还需要加强。 在看到困难和问题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拥有的机遇和条件。一是宏观环境有利。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对金融发展作了全面规划和部署,加快金融发展势在必然。2003年全国金融形势良好,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1.4和20.2。今年全国银行、证券、保险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快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六大举措,必将开创全国金融工作的新局面,对万州金融发展十分有利。二是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为金融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发展空间很大,都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尽管今年全国信贷规模比去年减少390xxxx亿,一些行业的新增贷款将受到限制,但就万州而言,没有多大影响,因为万州的贷款增量远低于全国和全市平均水平,主要不是信贷增长过快的问题,而恰恰是信贷增长不足的问题。三是全区金融具有较好的基础。万州历来为地区所在地,在多年的金融发展中,积沉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一批金融人才,金融实力不断壮大,为今后的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四是全区上下支持金融发展的认识更加统一。近年来万州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区上下更加清楚地看到了金融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支持金融发展,就是支持经济发展的观念越来越强,加快金融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 综合分析金融发展面临的形势,我们一定要增强加快金融发展的紧迫感,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遵循在发展中防范风险,在防范风险中加快发展的原则,围绕五年打基础,十年构框架,二十年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杠杆作用,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加强金融监管,整顿金融秩序,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努力开创金融改革和发展新局面,促进万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切实加大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力度 (一)加大金融信贷投入力度 就万州来讲,贷款难、放款难的两难问题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制约了金融的自身发展。破解两难问题,首先要突破贷款难瓶颈,努力增加信贷投入。 一要重点支持工业经济发展。工业是万州经济的骨干支撑,但同时也是一条短腿,必须加快发展。区委、区政府要求,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力争增长30,总量突破5xxxx亿。到2007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要达到10xxxx亿。工业要加快发展,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非常关键。要以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产品的资金需求为重点,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必要的资金供应,特别要帮助企业解决流动资金短缺的困难。要组织银团贷款,力争对重点企业贷款增长速度达到20以上。加大对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信贷投入,支持盐气化工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积极支持科华10xxxx吨新型干法水泥、华森万元1xxxx吨无碳复写纸、重啤2xxxx吨啤酒、索特10xxxx吨真空制盐等重点项目建设,促其早日建成投产。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扶持,力争贷款年增长速度达到30。同时,进一步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加强与有关部门、法院、财政部专员办、相关银行的协调力度,用足用好中央对三峡库区移民破产企业呆坏账核销等优惠政策,帮助企业核销呆坏账,实现资产债务重组。 二要积极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区委、区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坚持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摆在重要位置。金融机构要着力支持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重点支持十大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加快推进3xxxx亩优质柑橘、5xxxx只(头)草食牲畜、1xxxx亩优质中药材、xxxx亩南参贡桃、1xxxx亩优质榨菜等基地建设,引导农业向专业化、特色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支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人畜饮水、库塘堰整治防渗、退耕还林和乡村道路畅通等工程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支持小城镇建设,重点支持市级重点镇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支持农村劳动力培训,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育劳务经济。 三要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万州一江两岸、三大片区、八大组团的大城市格局已经拉开,江南新区开发全面启动,高笋塘商业广场、南北滨江路、鞍子坝客运港区、万宜铁路、万开高速公路、万石高等级公路等项目加快建设,万宜高速公路、万云高速公路、和平广场改造等项目即将开工,4xxxx标箱集装箱码头、三期地质灾害防治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要达到7xxxx亿,增长15。到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要在前五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420亿元。希望各金融机构在万州大城市建设中更有作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