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体制影响和制约着乡村党组织战斗力的提升,必须积极探索改革乡村管理体制和改进乡村工作方式的有效措施和办法。一是大胆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体系。打破传统的按乡村行政体制设置党组织的做法,适应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产业基地党组织、行业协会党组织、劳务输出群体党组织、经济合作区党组织,明确其政治责任和作用,组织引导乡村干部进入这些党组织开展工作。肇东市和庆安县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探索。他们的实践表明:在农村建立这些新类型党组织,既扩大了党在农村社会的覆盖面,强化了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又把大量的乡村干部推向了发展经济的主战场,加快了农村经济产业化的步伐。二是扎实推进乡镇机构改革。适应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税费改革后的新形势,进一步加大乡镇机构改革力度。彻底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大而全的党政群工青妇和七站八所的设置,建立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办公机构,特别是进一步精简人员。据统计,目前全市乡镇财政供给人员(含教师)7200xxxx人,供养比例55:1,机构雍肿、人浮于事的问题仍很突出。对此,应进一步加强思想引导,制定更优惠的政策,鼓励乡村干部,通过各种形式自主创业,以减轻乡镇财政压力,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切实转变乡村工作方式。在工作指导上,实现由主要靠行政命令推动工作向示范引导、提供服务方面转变;在抓经济工作上,实现由习惯靠上级、找领导向抓信息、找市场方面转变;在处理基层矛盾上,实现由靠罚、靠压、简单从事向说服教育、民主协商、依靠法律方面转变。当前乡村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引导,通过健全和依靠村民自治处理各种矛盾,开展农村工作。尤其要积极引导鼓励乡村干部通过实实在在的示范服务,来引带群众,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力,必须放宽思路,在解决农民问题上实现新突破农民是农村的主体,是乡村党组织的领导和服务对象。同时,农民也是现代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乡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必须解决好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需要做的工作千头万绪,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两条:一条就是坚持一切为了农民,真正使农民得到实惠。这应该是我们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的立足点,也是提升党组织战斗力的落脚点。使农民得到实惠,就要强化树立群众观念,把对上对下负责一致起来,树立“只要群众兜里有钱花、宁肯胸前不戴花”的思想;使农民得到实惠,就要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不断强化乡村的服务功能,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得到实惠,就要依法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减小城乡差别,消除观念、体制、政策上对农民的束缚,保障农民的政治权利;使农民得到实惠,就要大力兴办农村公益事业,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还有一条就是切实提高农民素质,真正使农民受到教育。当前,农村乃至我们国家的一个最大隐患,就是如何改变农民素质现状的问题。对此要以培养现代职业化农民为目标,建立完善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民培训体系,使农民受到各方面的教育,尽快提高科技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民主法制素质。特别是使农民尽快掌握农业新技术、新知识,增强他们的市场观念,提高他们的致富能力。目前,从上到下相继制定了农民教育培训规划,落实培训规划关键是从实际出发,力求实效。调查中我们感到,提高农民素质,必须改变现实的农村教育体制,不仅要把国民义务教育的目标落到实处,而且要把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任务抓实抓靠。在这方面,兰西县从实际出发,对农村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大胆的改进,初步实现了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到技术技能、致富能力培训的转变。目前这个县的农村乡镇,大多数都建立了“戴帽”高中,一手为大专院校输送新生,一手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有用人才,使学校教育成为培养造就新型青年农民的主阵地。对农民进行职业化培训,不仅要从学校抓起,而且要通过多种形式,采取多种渠道进行再培训、再教育。借鉴我市一些地方的经验,建立并实施农民绿色证书制度,是提高农民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农民进行经常性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农民真正掌握一、二项现代农村实用技术,增强农民群众致富的本领。——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力,必须上下联动,在优化乡村工作环境上实现新突破无论从加快发展的角度考虑,还是从提升党组织战斗力的角度考虑,乡村工作尤其要有一个好的发展环境。当前,优化乡村环境需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加速发展县域经济,为乡村发展创造条件。实践证明,县域经济对乡村经济的影响至关重要,没有县域经济的加快发展,乡村经济也很难快速发展。以肇东为例,如果没有伊利乳业、华润集团那样的立市企业,肇东的一些乡镇经济,特别是奶牛产业也不能得到快速发展。因此,要切实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步伐,以此牵动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是要积极研究探索新办法新途径,切实解决乡村负担问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